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氮肥行業取得了近10年來的*好效益,甲醇行業全年整體效益也有所好轉,行業國產化、大型化和綠色化水平穩步提升。這是記者從7月6~8日在河南駐馬店召開的2019年中國氮肥、甲醇技術大會上獲得的信息。
氮肥行業調結構去產能工作又取得新進展。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介紹,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去年我國合成氨退出產能555萬噸/年,尿素退出產能494萬噸/年,合成氨、尿素總產能均降到7000萬噸/年以下,分別為6689萬噸/年和6954萬噸/年,同比分別下降6.4%和4.4%,產能過剩矛盾得到大大緩解。2018年底合成氨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83.9%,比“十三五”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顧宗勤指出,落后產能淘汰和優質產能投產使氮肥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截至2018年底,采用先進煤氣化技術的合成氨產能達到2485萬噸/年,占總產能的37.2%,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采用先進煤氣化技術的尿素產能為 2549萬噸/年,占總產能的36.7%,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傳統煤氣化工藝的合成氨、尿素產能進一步減少。
與氮肥行業不同,我國甲醇行業仍處于產能穩步增長階段,并且新型煤氣化工藝產能占比逐漸增大。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我國甲醇產能8432萬噸/年,同比增長1.0%。其中,以煤為原料的甲醇產能達到6236萬噸/年,占總產能的74%,同比增加2.2%。以煤為原料的裝置中采用先進煤氣化技術企業有73家,產能4997萬噸/年,占總產能的59.3%。同時,隨著間歇煤氣化合成氨產能的退出,2018年聯醇產能減少至887萬噸/年,同比減少21.3%;新增單醇產能440萬噸/年,單醇產能達7545萬噸/年,同比增加4.5%。甲醇生產裝置大型化進程加快,優質產能不斷增加,產業結構調整步入新的階段,行業競爭力穩步提升。
行業效益明顯好轉。我國氮肥行業繼2017年扭虧為盈以來,2018年實現了近10年來的*好效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107.6億元,同比增長12.9%,全行業利潤總額105.5億元,同比增長471.4%。盡管2018年我國甲醇市場出現較大波動,但行業整體盈利狀況良好,平均出廠價達到2813元/噸,同比上漲了284元/噸,漲幅為11.2%。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