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應急管理部有關領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鑒于當前國內化工園區普遍存在規劃布局不合理,安全、環保、應急等配套設施建設缺失或不匹配,企業之間缺乏產業鏈關聯等諸多問題,下一步應急部將制定相關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以期化解化工園區潛在的安全環境風險。
當下,化工園區已成為我國石化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企業的生存、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都需要依托化工園區這個載體,因此園區自身的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管理到位以及潛在風險的化解,就顯得至關重要。
從園區的歷史使命上看,很多園區已經完成了招商引資的初級階段性任務。當前的重要任務應該是吸引與聚集行業內*優質的資源條件和生產要素,同時有效發揮其過濾、遴選、把關功能,淘汰既有的落后產能與生產方式,讓有限的園區容量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空間,促進整體產業的提檔升級。
筆者以為,在園區治理提升上,應該著重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打造完整、優質、競爭力強的產業鏈。須知,今后的園區競爭,更多地將聚焦于產業鏈的延伸能力上。誰能盡早形成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銷售鏈和價值鏈集群,并將盡可能多地將優質企業和項目聚集在其麾下,誰就擁有了發展的主動權。具體操作上,可以將龍頭企業作為主要的產業定位,重點選擇1至2條主導產業鏈,發展與其上下游關聯度強、技術水平高、綠色安全可控的優勢產業,并以此作為引進企業項目的依據。
二是認真檢查園區運營是否符合規范。要嚴格檢查園區是否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嚴格控制園區用地規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按照“分類控制、分級管理、分步實施”的要求,對園區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學品、危險廢物等物料和人員進出的區域,實現封閉管理。
還要對入駐企業和項目嚴格把關。如堅決杜絕生產和使用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中具有爆炸特性化學品的企業或項目,淘汰低端落后“三高”產能;強化企業本質安全,堅決淘汰超期服役的高風險化工設備和設施;提高產業準入門檻,高標準保留和吸納市場前景好、工藝技術水平高、安全環保先進、產業帶動力強的企業和項目。
三是園區要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素質的化工專業管理人才,切實提高園區規劃建設、安全監管、污染防治、應急救援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綜合管理能力。
當前,衡量園區集約化發展和高效率運營的標準,已不再單純是水電氣公用工程、安全環保設施等是否齊備完整、先進、適應性強,而是在此基礎上還要包含更多諸如科技含量、運營模式、市場適應性、科學管理、精準服務等潛在的競爭軟實力指標。從具體的衡量體系上看,產業鏈、價值鏈、投資強度、投入產出比等,應是園區選擇入駐企業時*主要的參考依據。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