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危險化學品重點縣指導服務第一輪總結會在北京召開。指導服務協調組辦公室對第一輪工作進行了總結,并討論了下一步工作重點。
應急管理部危化監管司司長孫廣宇表示,第一輪指導服務效果明顯,收獲頗豐。一是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隱患,削減了危化品重點地區的風險;二是營造了重點地區重視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三是通過跟隨*學習,部分重點地區、企業安全監管人員能力得到了初步提升;四是通過53個重點縣的示范*,帶動261個省級危化品重點縣自行開展*指導服務工作,輻射示范作用逐步顯現。
據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總工程師程長進介紹,第一輪*指導服務共分6批對53個重點縣開展了指導服務,其間直接檢查了209家企業,查出隱患13054項。其中重大隱患477項,占3.7%。在查出的所有隱患中,安全管理基礎類、設備類、儀表及電氣類、消防與應急類分別占21.8%、19.2%、20.5%、16.3%,說明企業在安全基礎管理、設備完好性等方面缺失較多。
“各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參差不齊。209家企業中,隱患數超過100項的有7家。通過量化賦值打分評估,上海榮建化工廠、湖南亞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國發精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得分分別為11.6分、10.8分、12.2分,說明三家企業安全制度缺失,現場管理較差。”程長進表示。
多位*組組長表示,企業安全風險和隱患主要集中在: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責不清,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照抄照搬現象;企業對安全制度執行力欠缺;對重大風險辨識不到位,對隱患排查不重視等,具體到安全風險主要是使用淘汰落后的工藝和設備、總圖布局不符合相關規范、工藝自動化控制程度低、存在與河北盛華化工“11·28”爆燃事故同樣的風險外溢等重大風險,工藝報警頻繁得不到重視、動火作業未辦理許可證、沒有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未對尾氣環保改造與“煤改氣”進行風險分析等。
對于第二輪工作的重點,孫廣宇指出,一是要對第一輪發現的重大隱患進行“回頭看”;二是重點督導企業對安全隱患的自查機制是否建立;三是開展具有針對性、精準化的培訓,激活企業自主管好安全的主動性;四是運用好第一輪的工作成果,對重大隱患多、評估得分低的企業,與當地政府進一步討論是否可實施關停整頓。
多位*組組長也表示,多個重點縣都存在從政府監管到企業的安全專業人才匱乏、專業監管能力缺失、化工與安全“兩條腿”不健全的問題,而開展的培訓也大多沒有針對性,浮于表面。他們建議第二輪工作要針對企業的工藝類型、薄弱環節和實際需求開展培訓,切實提升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