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投資者都非常看好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我國醫藥行業現在明顯處于進口替代初期,是國家實施進口替代戰略的‘潛力股’,中長期將會顯著受益于進口替代帶來的行業發展。”
在制藥設備領域,筆者了解到,受益于國家相關政策,越來越多的制藥設備企業打破國際企業在華市場的壟斷,用自主研發的創新設備為國產制藥設備市場注入新力量,幫助制藥企業降低設備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比如閥門市場,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閥門進口數量為103996萬套,同比下降2.1%。*分析,這組數據從側面反映了國產閥門的崛起,國產閥門的市場占有率還會提升。
此外,2018年,我國閥門進口金額為7328128千美元,同比增長20%。對于進口閥門金額的提升,*認為,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國產閥門在中高端層面與國外先進產品還有較大的差距。
但是,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映了客戶需求,以及未來國內閥門企業所要堅定和努力的方向:為客戶提供符合需求、更加先進的閥門。
比如醫療器械領域,從當前國內市場來看,國產替代進口正在加速,國產醫療器械正在逐步打破國外的限制和壟斷。
根據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新發布的21類醫療設備在全國市場占有率的數據顯示,監護類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中,邁瑞高達64.8%,飛利浦占17.7%,通用電氣3.8%,理邦、寶萊特、光電、科曼等占據剩下的市場份額。
而在國內影像設備類市場中,GPS壟斷地位正在被瓦解。據了解,CT市場中,東軟從2016年1.6%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7.4%。
對比2016年和2017年MRI的市場份額,可以明顯看出,GPS三家獨大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聯影、東軟等國內企業已經開始發力。
還有一些領域雖然仍舊依賴于進口,但部分企業在國內市場中的占有率日益提高。比如傳感器市場,目前,國內傳感器行業處于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傳感器需要更微型、智能、網絡化、系統、多功能的產品,但我國傳感器技術相比國外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盡管如此,有傳感器企業就依靠自主創新研發的能力,以及周到的服務闖出一片天。該企業從單一傳感器到多門類傳感器,從儀器儀表再到物聯網行業應用的完整解決方案,挖掘出了產業鏈更大的價值,市場占有率高達70%。
展望醫藥行業的后市,資深人士認為,醫藥行業長期前景依然樂觀。未來,醫藥行業將進入“總量平穩增長,內部結構持續優化”的良性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國產力量還將日益壯大,而制藥設備、醫療器械等領域也將為用戶、為市場帶來更多先進的國產設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