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時代來臨 下游需求生變
因國內供需缺口大,煤(合成氣)制乙二醇前景一度被看好。然而,近幾年國內大幅擴張導致的產能急劇放大,以及2018年10月以來乙二醇價格的持續下跌,卻讓業界對煤(合成氣)制乙二醇的前景開始產生分歧。
據了解,受下游需求不振、國內產能擴張和進口激增打壓,2018年第四季度以來,乙二醇價格持續大幅走跌。目前市場價僅在4500元/噸左右,與2018年8000元/噸的*高價相比幾乎腰斬,導致大多數煤(合成氣)制乙二醇企業出現虧損。但盡管如此,新增及規劃產能依然龐大。
據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劉延偉透露,2018~2020年,中國新增煤(合成氣)制乙二醇項目27個,合計產能1090萬噸/年。到2020年,中國乙二醇總產能將達2881萬噸/年,而屆時需求量只有2050萬噸,產能過剩在所難免,乙二醇價格可能長期低位徘徊。
亞化資訊的統計也顯示,2019~2021年的3年間,中國將分別新增乙二醇產能400萬噸/年、562萬噸/年和535萬噸/年,年均增幅46.7%.而同期,中國聚酯需求量將由2018年的5392萬噸增至2021年的5978萬噸,對應的乙二醇消費量約2032.5萬噸。按聚酯用乙二醇占乙二醇消費總量90%計,屆時國內乙二醇總需求約2258.4萬噸,僅比2018年增加210萬噸,年均僅增長3.4%.
“考慮到目前全球乙二醇供需基本平衡、中東及北美地區乙二醇成本較低;另外,2021年以后國內仍有大量規劃中的煤(合成氣)制乙二醇項目投產,且新增產能多數需在國內消化這一事實,中國乙二醇產能井噴式增長,無疑增加了過剩的風險。”延長石油集團煤化工首席*李大鵬對煤(合成氣)制乙二醇的前景表示擔憂。
另外,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貴州鑫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元根也表示,隨著眾多項目投產和規劃項目推進,中國乙二醇市場存在較大產能過剩風險。他提醒企業上項目時,要堅持技術先進成孰可靠、能效高、能耗低以及原料和能源易得且價格低廉地區布局項目的原則,并*好配套上游一體化項目,以*大限度地減少未來乙二醇產能過剩帶來的沖擊。
但也有*對煤(合成氣)制乙二醇的前景依然看好。
日本高化學株式會社創始人兼董事長高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根據目前規劃,乙二醇有產能過剩風險,但這只是針對乙二醇傳統消費領域而言的。事實上,替代塑料給乙二醇行業帶來的商機不可限量。與塑料難以自然降解不同,聚酯因分子中含氧,不僅生產過程能耗低、排放少,且易降解,全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較小,已經成為替代塑料的*。隨著更多國家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聚酯行業將擁有空前的消費市場,繼而大幅增加對乙二醇的需求。
蘇州雙湖化工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育成也談到,以目前的擴張速度,乙二醇的確存在產能過剩風險。但未來乙二醇的出路不是聚酯,而是與聚甲醛反應生成改性聚酯。這種改性聚酯可廣泛用于膜材料、汽車塑料件等領域,增加對乙二醇的需求。從這個層面講,目前在建及規劃的乙二醇產能即便全部兌現,也不會產能過剩。
標簽:煤(合成氣)制乙二醇 聚酯 替代塑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