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等19家單位共同開發完成的涪陵大型海相頁巖氣田高效勘探開發項目,喚醒了沉睡億年的地下寶藏,通過川氣東送管道,為長江沿線六省二市的居民輸送綠色能源,并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后第三個完全掌握頁巖氣開發成套技術的國家。該項目也因此獲得了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石化鉆井技術*劉汝山說,隨著美國頁巖氣產業的快速發展,其2012年頁巖氣產量已達2653億立方米,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37%,提高了美國能源自給率,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中國石化頁巖氣的勘探始于2008年,晚于美國頁巖氣大規模開發近30年。但到了2012年,焦頁1HF井試產即獲得高產工業氣流,再到2014年3月進入商業生產,僅用了6年多的時間,創造了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涪陵速度”。
目前,涪陵頁巖氣田探明地質儲量6008億立方米,累計產氣突破240億立方米,其中2018年產氣60.21億立方米,日銷售頁巖氣*高達1650萬立方米,可滿足3300萬戶居民的生活用氣需求,成為“氣化長江帶”的重要資源基礎。
如果把開采常規天然氣比作在靜脈中采血,那么開發頁巖氣就如同直接從毛細血管中采血。這意味著它的獲取,必須要依靠石油工程技術的巨大突破,難度可想而知。而且當時國內許多石油工程*對頁巖氣的了解幾乎是零。中國石化測錄井技術*廖勇回憶說:“當時我們整個行業對它都一無所知,第一次聽到‘頁巖氣’這個詞,都不知道是什么。”
經過8年的探索,中國石化用親手打造的技術利器喚醒了沉睡億年的地下寶藏,這項零起點的技術革命實現了多項創新。
項目創新形成了中國南方海相頁巖氣富集規律的新認識,指導了涪陵氣田的發現。該項目*發現中國南方深水陸棚相頁巖具有高碳富硅正相關耦合規律,揭示了頁巖氣的動態保存機理,建立了頁巖氣戰略選區評價體系。
項目創新形成了海相頁巖氣地球物理預測評價關鍵技術。該技術突破川南地區碳酸鹽巖山地頁巖氣地震采集、處理技術瓶頸,形成了有機碳含量、脆性指數、含氣量高精度地震預測技術系列和頁巖六性測井評價體系,實現了頁巖氣層參數的精細預測和計算。
項目創新形成頁巖氣開發設計與優化關鍵技術,使開發井成功率達到100%。該技術建立了多流態、多區域孔縫耦合流動的頁巖氣非穩態產能評價技術,首次提出了山地叢式水平井交叉布井模式,編制了我國*年產能50億立方米的頁巖氣田開發方案。
項目創新形成頁巖氣水平井高效鉆井及壓裂關鍵工程技術。該技術構建了水平井組優快鉆完井技術和山地井工廠作業模式,還創新了水土資源保護和廢棄物處理技術。
項目創新研制頁巖氣開發關鍵裝備和工具。如千噸級360°快速自走式鉆機、井控壓力70兆帕高壓大負載帶壓作業、6200米大容量連續油管等地面作業成套裝備,以及頁巖專用PDC鉆頭和耐油螺桿、8千牛大功率測井牽引器、105兆帕易鉆橋塞系列井下工具等。
至此,涪陵氣田的高效開采成為了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理論及技術創新的典范,為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也為我國頁巖氣大規模勘探開發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
目前,該項目成果不僅廣泛應用于四川盆地及周緣區塊頁巖氣的勘探及開發,指導了四川盆地平橋、威遠—榮縣、榮昌—永川、丁山、井研—犍為、武隆等區塊頁巖氣勘探發現及開發工作,而且部分研發產品推廣應用到海外,其中復合材料橋塞已出口美國6000余套,鉆頭已銷往中東等多個地區。
該項目還吸引了國內外同行、*等2萬余人次前來參觀、學習。2015年1月27日,美國埃克森美孚一位*在參觀涪陵頁巖氣田后,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中國石化川東南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是*的,無論是水平井鉆井,還是分段壓裂試氣技術,都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涪陵頁巖氣田日銷售頁巖氣*高達1680萬立方米。按年產量60億立方米計算,與煤炭相比,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720萬噸,氮氧化物近6萬噸,二氧化硫18萬噸。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