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監測作為水污染控制工作的基礎性工作,為環境管理提供數據和資料,為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狀況提供依據,對保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環保工作的推進,渾濁的河水即將成為“過去時”。近日,在安徽合肥市南淝河流域五里墩街道轄區段,一座微型水質監測站建成。
據悉,為加快推進南淝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南淝河市區流域段將建23座微型水質監測站,目前已建成6座,計劃于國慶前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對癥才能施治,治水過程中,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體型雖微,作用卻大。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一般4小時檢測1次,如有特殊情況,可以加密監測頻率,實現了全天候實時監測各條河流的水質情況,一旦發現數據超標等異常變化,就能及時分析原因,追尋污染源,為科學治理河道提供嚴謹的數據支撐,助力污水治理的推進。
在過去的1.0時代,受人力、物力等限制,老式的監測站一個月一般只能進行一次水質檢測,而且只有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鉀、氨氮、總磷這6個基礎參數,對河道的監控存在一定的空白。常規情況下,2-3天才能得出檢測報告更是讓數據出現了滯后,難以第一時間找到污染源,為后續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難點。
在環?!?.0”時代,一體化微型水質監測站將自動監測、現代物聯傳感與自動控制等技術相結合,實時在線監測水體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等多項指標,補充了原有環保部門負責監測的國控、省控、市控水質斷面的水質監測網絡。
(資料來源:合肥在線,中國環境報,杭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