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工企業“退城入園”進程加速,化工園區已成為化工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安全監管的主要“源頭”。化工園區聚集著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儲存、經營、運輸等各個環節的企業,其安全系數直接決定了化工行業的安全水平。因此,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強化化工園區智慧化安全監管勢在必行。
“源頭”安全監管漏洞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從事各類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廢棄處置的企業已達到30多萬家,危化品倉儲與物流的市場規模在不斷增長。而根據我國現行政策,所有新建和搬遷的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必須進入專業化工園區。雖然化工園區集約化管理有助于提升行業的整體安全水平,但隨著3月21日江蘇響水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發生,化工企業搬遷入園進入倒計時,化工園區的安全監管問題也日益凸顯。
園區危化品倉儲與物流現代化水平低、信息化建設滯后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提供的數據顯示,30%左右的化工園區沒有建立安全監管平臺,只有約1/3的園區具有危險廢物處理裝置。另外,很多企業的SaaS系統搭建于以往互聯網沒有高度發展的時期,彼時企業連接意識薄弱,導致物流過程數據無法與監管系統打通,物流過程動態監管不到位,且獲取的數據多還是滯后的。如河北張家口“11.28”重大爆燃事故,由于大量運輸車輛停放在公路兩側等待裝卸貨,導致事故影響擴大。此類事件反應出,貨主、倉庫與駕駛員之間信息溝通嚴重不暢,倉庫提貨、卸貨信息不透明,導致駕駛員盲目前往,造成危化品車輛在庫區附近積壓。
監管割裂及監管加重企業負擔的問題
當下,園區管委會已意識到通過互聯網+新技術來提升安全監管的重要性,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搭建各類軟件平臺,雖然“殫精竭慮”,但卻并不“討好”。一方面,這些軟件平臺各自獨立,沒有形成一個信息共享、職責明晰的監管體系;另一方面,園區管委會做的物流監管信息系統,片面強調監管要求,普遍沒有考慮企業的需求,卻強制企業每天把自己ERP上的數據錄入到政府的監管系統,很多地方還熱衷于建設收費停車場,這樣不僅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園區管委會拿到的數據還是滯后的,監管效果被嚴重“打折”。
危化品儲運安全管理專業壁壘極高、場景極為復雜
構建相關數字基礎設施需覆蓋倉儲、陸運、水運等產業鏈全環節,人力、財力成本投入巨大,并且要對行業有極為深刻的洞察。目前,在危化品儲運安全管理領域,從其他賽道跨界而來的“玩家”居多,但即便有資本加持,也很難深刻理解行業痛點所在,很難滿足政府對化工園區、庫區、工廠不同主體的個性化監管需求。
“路上”安全監管不到位
據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數據統計,從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間,我國統計在冊的涉及危化品的事故多達4 000起。其中,9%發生在倉儲階段,77%發生在運輸階段,危化品物流已經成為危化品安全中風險*高的一環。
近年來,重特大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事故時有發生,例如2017年張石高速“5.23”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18年京港澳高速湖南衡東段“6.29”交通事故造成18人死亡。這些事故的發生,造成了極大的人員傷亡、社會危害和環境污染,也暴露出我國危險貨物道路運輸管理的諸多問題。
對危化品儲運過程動態監管滯后及安全生產應急能力不足。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道路運輸安全生產工作計劃(2018-2020)》明確提出,要重點加強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電子運單管理和營運車輛動態監控。但從實際情況看,目前政府還沒有做到對危化品運輸車輛物流的實時動態監管,部分企業的應急預案也缺少與主管部門的有效銜接。
行業相關方信息孤島現象比較嚴重,數據割裂,信息不能實時共享。長期以來,危險貨物道路運輸缺乏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致使政府監管部門、貨主、承運方等難以做到對運輸情況的實時掌控,安全管理存在隱患和漏洞,相關監管部門的應急處置能力不足。
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薄弱、職業素質不高。交通部門對近年發生的事故調查發現,危化品駕駛員及押運員對事故應急處理的知識了解甚少,危險貨物運輸中無證上崗、疲勞駕駛、違規操作等情況也屢見不鮮。
智慧科技破解安全監管難題
頻發的事故使公眾對化工行業的安全監管、風險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目前,化工企業“退城入園”進程加速,化工園區成為重要物流載體。截至2018年底,已初步確定全國需要搬遷改造的企業共有1176家,其中異地搬遷479家,就地改造360家,關閉退出337家。當下,化工企業搬遷入園進入倒計時。在此背景下,化工園區的信息化配套、接納能力等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如何突破現狀,破解監管難題,提升園區的安全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益,已經成為園區發展所面臨的共同課題。
依托互聯網、物聯網、AI等新技術,為政府提供一站式安全監管服務。推進新技術與危化品風險監測預警網絡體系相融合,深化工業互聯網在危險化學品儲運過程實時監測預警中的創新應用,促進重大風險早期識別、智慧研判、精準治理。通過全國貨車+危化車輛的實時定位數據,助力政府監管部門加強對危化品運輸車輛物流全過程的安全監管,實現對園區危化品運輸車輛、過境危化品運輸車輛全程實時監控。
如對化工園區的危廢物處置安全管理,依托衛星定位、電子圍欄等物聯網技術,對進出化工園區的危廢運輸車輛進行位置、行駛軌跡、作業進度、異常等實時監控,一旦發生危險事故,監管部門可第一時間啟動應急管理預案,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次生災害;另一方面,通過將危廢運輸車輛的位置信息、軌跡監控與電子圍欄相結合,可精準地獲知危廢品從哪里產出,將要運到哪里去,監管部門可對企業的違規業務操作進行及時的管控。
另外,通過大數據分析,可幫助監管機構通過數據價值優化安全監控,為安全高效監管提供數字化的支持,為園區運營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助力化工園區實現從“單一、片面監管”向“系統、全面監管”轉變;從“靜態記錄、被動檢查”向“動態監管”轉變;從“事后處理”向“事前預防”轉變。
在為政府提供一站式安全監管服務的同時,也可為石化企業提供安全高效的專業服務。通過TMS運輸管理系統,助力企業對業務計劃、運單、承運方、運費結算等物流全環節進行可視化、數字化管理,提高物流安全管理效率。另外,通過全國貨車+危化車輛的實時定位數據,可助力企業實現對物流全程可視化監控、貨物配送過程風險監控等,一旦出現車輛超速,異常停車、違章操作等異常情況,系統將自動報警,并在軌跡追蹤中展示。
在為企業服務的過程中,還可通過科技手段實現政府、企業間的數據連通,讓政府自然而然地獲取安全監管所需要的實時數據。
去年“11.28”張家口爆炸事故的慘痛教訓,讓我們記憶猶新。針對化工園區、庫區、工廠危化品車輛積壓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問題,可以運用物聯網技術研發了車輛智能預約排隊系統有效解決。庫區根據業務和生產情況,通過預約自主開放預約裝卸貨的時間段,司機提前查詢提貨計劃預約提貨時間,不僅有效化解司機無計劃、無秩序涌向園區、庫區所有來的車輛積壓安全隱患,還能讓司機不再空跑,大大提高了庫區、承運方的運營效率。
車輛智能預約排隊系統還便于園區和企業的安全管控前置,嚴格資質準入管理。所有入駐司機、車輛都必須提交身份證、駕駛證、從業資格證、營運證、行駛證等資質資料,運營人員通過與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數據實時核對,嚴格審核,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系統將自動進行風險預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