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下半年動力煤需求端為穩 難有亮眼表現

作者: 2019年07月08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展望今年下半年,在清潔能源占比提升的背景下,動力煤需求端以穩為主,難有亮眼表現,而在傳統的用煤旺季可能相對偏強;供給端雖具備較充分的增長潛力,但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挑戰。筆者認為,如果動力煤的保供措施能

  展望今年下半年,在清潔能源占比提升的背景下,動力煤需求端以穩為主,難有亮眼表現,而在傳統的用煤旺季可能相對偏強;供給端雖具備較充分的增長潛力,但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挑戰。筆者認為,如果動力煤的保供措施能得到較好的實施,那么下半年動力煤市場大概率供過于求,期貨價格均值趨于下跌,但也不排除供給增長遇阻令市場階段性供不應求的可能性。

  動力煤消費量增速放緩

  今年上半年,動力煤期貨指數在555—615元/噸運行。年初,陜西榆林地區的礦難事故導致煤礦產能釋放速度放緩,因而終結了2018年四季度的持續下跌行情。春節過后,煤礦復產進度不及預期,疊加進口煤通關受限等因素制約,動力煤期貨價格向上大舉突破600元/噸關口。然而,下游庫存高企和需求疲弱無法支撐動力煤期貨價格更上一層樓,主力多頭資金獲利了結直接打壓期貨盤面價格。此后,動力煤期貨圍繞600元/噸上下窄幅波動,等到5月煤礦生產基本恢復正常,產地煤價出現松動后,動力煤期貨開始連續下跌,*低跌至570元/噸左右,但并未跌穿2018年四季度的底部。隨著6月用電需求出現邊際改善,電廠耗煤量增加令動力煤去庫存速度有所加快,動力煤期貨主力空頭席位適時主動離場,導致期貨減倉反彈,重返600元/噸上下振蕩。

  動力煤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基本的動力支撐,所以動力煤的需求與我國宏觀經濟走勢緊密相關。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前瞻性地將我國GDP增速預期調降至6%—6.5%的區間,向市場提示了今年我國經濟發展可能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內需不足、外患再起,令1—5月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其中與動力煤市場關聯*直接的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呈現連續下滑態勢。截至5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當月同比增速為2.35%,1—5月累計同比增速為4.9%,均較去年同期水平明顯回落。

  *新公布的6月制造業景氣指數也不樂觀。不僅中國、日本和歐元區的PMI繼續徘徊在50榮枯線以下,而且美國的PMI繼續下行。由此可見,全球經濟普遍存在下行壓力,尤其是制造業領域。制造業相比服務業是單位能耗更高的行業,制造業增速下滑對能源需求來說負面影響更大。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動力煤總消費量增速放緩。

  為避免經濟“失速”,下半年我國有望實施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調節”政策,包括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金融信貸和基建地產投資數據有望*改善,然后工業增加值及用電量數據止跌企穩。如果政策效果符合預期,那么今年動力煤消費預期*悲觀的時刻將漸行漸遠,下半年或逐步進入需求平穩波動狀態。

  然而,不悲觀不代表樂觀,更何況我國動力煤消費量還將面臨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和清潔能源替代的威脅。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應控制在41億噸以內,煤炭消費比重應下降5.2個百分點至58%,取而代之的是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得益于多個新建核電機組的成功并網發電以及天氣的配合,今年前5個月,我國水電、核電、風電發電量累計同比增速均呈現穩步回升態勢,間接導致火電發電量累計同比增速連續下滑。預計6—8月水電發電高峰期過去之后,火電發電量增速能有所改善,但核電裝機的制約將持續存在。

  高庫存為旺季提供緩沖

  下半年,動力煤消費相對值得關注的兩個階段分別是7—8月的迎峰度夏和12月啟動的冬儲。如果出現極端天氣狀況,動力煤消費也可能意外偏強。不過,根據去年的情況,當前動力煤市場中下游環節庫存高企,將為旺季消費驟升提供緩沖作用,避免價格出現急漲行情。

  國家發改委在2017年年底發布《關于建立健全煤炭*低庫存和*高庫存制度的指導意見(試行)》,該庫存制度的實施時間是2018—2022年。經過去年的補庫調整后,今年主要煤企、港口及電企的煤炭庫存可用天數基本都符合制度要求。中下游企業保持合理庫存是實現煤炭穩定供給、避免價格大幅波動的有力保障。

  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全國重點電廠煤炭庫存高達8664萬噸,庫存可用天數為26天,明顯高于近幾年的同期水平。截至7月4日,沿海地區主要發電集團煤炭庫存量為1837.44萬噸,庫存可用天數高達28.65天,同樣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從天氣預報來看,今夏我國暴雨、高溫天氣交替出現,雖然有利于提高用電量,但水電出力較好又不利于火電發電量增加。綜合來說,天氣因素難以對火電廠日均耗煤量起到額外的利多支撐,預計7—8月電廠煤炭庫存將季節性下降,但由于庫存基數較高,此次度夏只能定義為一個去庫存過程,不足以成為煤價上漲的理由。

  先進煤炭產能繼續增加

  在“十三五”煤炭行業8億噸煤炭去產能目標基本完成后,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進入“不斷提高煤炭供給體系質量”的新階段。根據國家能源局的公告,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安全生產許可證等證照齊全的生產煤礦產能為35.3億噸/年;已核準(審批)、開工建設煤礦產能為10.3億噸/年,其中已建成、進入聯合試運轉的煤礦產能為3.7億噸/年。與2017年年底的數據相比,全國合法合規的生產及在建煤礦總產能增加了近2億噸/年,充分體現了煤炭行業結構性優產能、擴大優質增量供給的成果。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年初時曾預測,今年我國將新增煤炭資源1億噸左右。上半年,依據煤炭產能置換政策指導,國家發改委陸續批復了多個大型煤礦建設項目。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煤礦總數將繼續減少,但煤礦生產產能將平穩增加,這正是動力煤供給穩步增長的重要基礎,也是制約動力煤價格上漲的潛在利空因素。

  不過,由于安全生產檢查、環保檢查以及煤管票等因素的掣肘,1—5月我國原煤產量增幅并不突出。截至5月底,我國累計生產原煤14.23億噸,同比微增0.9%。6月底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專項執法檢查基本結束,而且近期有傳言稱煤管票將由按月發放改為按照全年核定產能發放,所以預計下半年原煤產量增幅有望擴大。不過,伴隨著煤礦生產開工率的提高,礦難事故將始終是不確定因素,一旦安全生產檢查力度重新加強,動力煤實際供給能力將受到干擾。

  煤炭進口限制較難解除

  進口煤是我國動力煤總供給的補充,但作為富煤國家,我國缺乏大量進口煤炭的“土壤”,尤其是資源儲量更為豐富的動力煤。直到2009年,因經濟高速增長、內貿煤運輸通道建設緩慢、進口煤價格低廉等因素,我國才成為煤炭凈進口國。

  在2013—2015年國內煤價持續下跌時期,為幫助國內煤炭行業脫困,政府開始通過加強進口商品煤質量管理、恢復煤炭進口關稅等舉措控制煤炭進口,國內煤企也有意主動縮小與進口煤的價差,來削弱下游用煤企業的進口積極性。自煤炭行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政府對進口煤的限制變得更為緊迫和嚴格。2018年下半年,有關部門決定對進口煤實行總量控制,即全年煤炭進口總量不能超出去年的2.7億噸。

  今年以來,國內外動力煤價差顯著擴大,進口煤的價格優勢更加突出,但在我國實行進口煤總量控制及國際貿易關系復雜化的背景下,煤炭進口面臨諸多非價格因素的限制。據統計,1—5月全國累計進口煤炭12738.8萬噸,累計同比增長5.6%;分煤種來看,動力煤進口量累計同比下降7.3%,總量增長主要靠進口煉焦煤來拉動。

  據6月披露的《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關于煤炭進口情況的函》表示,煤炭進口監督工作是國家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近期發改委致函海關總署,要求加強進口管理,并認真做好進口煤炭監督工作,嚴控劣質煤進口。

  預計2019年全年我國煤炭進口總量仍將控制在2.7億噸左右,尤其是電煤的進口限制將持續存在。盡管進口受限可能成為動力煤價格階段性上漲的驅動因素,但這一因素已經被市場充分預期,謹防過度炒作。

  動力煤長協價面臨下調

  為穩定煤炭價格,從2017年開始,國家發改委鼓勵煤炭供需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并且對煤炭中長期合同的簽訂數量和履約率不斷提出要求,同時協調鐵路、港航等運輸企業參與進來,簽訂有運力保障的三方合同。今年,國內煤電企業中長期合同簽約量至少是自有資源量或采購量的75%以上。

  之所以國家發改委在2012年年底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后再次推出煤炭中長期合同機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平衡煤電雙方的利益。自2016年我國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動力煤價格顯著上漲,煤炭行業的經營狀況得到改善,但降電價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深化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措施之一,而且被頻繁地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所以2017年以來煤電聯動機制幾乎進入“停滯”狀態,發電企業只能被動承受原料價格上漲對企業利潤的吞噬。

  據悉,在今年迎峰度夏前夕,國家發改委向煤炭企業提出兩點要求,一是將年度中長期合同基準價由535元/噸降至520元/噸;二是將月度長協價格降至黃色區間,即將環渤海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降到600元/噸以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還在5月29日聯合印發“保供給、穩市場、講誠信、保安全”的倡議書,號召煤炭企業從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大局出發,維護煤炭市場平穩運行。

  6月初,大型煤炭企業將環渤海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月度長協價如期下調至599元/噸,7月大型煤炭企業5500大卡動力煤月度長協價維持599元/噸不變。預計在今年11月前后簽訂2020年動力煤中長期合同時,動力煤年度基準價也將下調,這樣電力企業才會愿意與煤企簽訂足夠比例的中長期合同。

  綜上所述,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增長同時擴大優質煤炭增量供給是中長期內動力煤價格下行的核心原因。就今年下半年來說,動力煤市場供需格局將由偏緊逐漸過渡至偏松的狀態,這意味著均價下跌是大概率事件,但過渡階段的擾動也會加劇市場波動,所以動力煤期貨價格走勢將以振蕩下行為主,上半年的高點將是主力合約的重要壓力位,下方不排除創年內新低的可能性,支撐位參考520—535元/噸的中長期合同基準價。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清潔能源 動力煤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