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新報告《“一帶一路”油氣綠色開發與利用-煉油和乙烯行業》在京發布。報告認為,在全球石化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綠色發展已成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方向。因此,中國在參與沿線國家煉油和乙烯行業的國際產能合作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有助于實現高水平的共商共建共享。來自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北京化工大學等單位的*對報告進行了點評。
報告指出,目前許多“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的關鍵時期,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相關資源稟賦好,具有勞動力和市場優勢。沿線油氣資源國致力于擺脫過度依賴單一石油出口,強調發展多元化經濟,特別是發展煉油石化工業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這為我國開展煉化工程、煉化技術的國際產能合作和貿易提供了機遇。
未來世界煉油格局持續調整,產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提高,新建煉廠向大型化一體化發展。未來煉油工業的發展重心將向具有市場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地區轉移。新增煉油產能主要分布于中東和亞太地區。世界乙烯雖市場產量巨大,但全球貿易量小,且主要是以下游衍生物的形式進行全球流通。其中,聚乙烯為*大下游產品,其占比在60%左右;其次為乙二醇,占比約17%。未來乙烯原料輕質化、多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
報告在分析“一帶一路”國際煉油和乙烯產能合作時指出,綠色低碳的*是關鍵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煉油工業總體發展迅速,具有煉油能力較大、煉廠規模總體偏小、各國發展不均衡的特點。煉廠總體的開工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地區和國家煉油設施陳舊,技術水平偏低,油品結構不合理,產品質量標準有待提高,煉廠升級改造合作空間大。報告首次提出了“一帶一路”煉油和乙烯行業的綠色指標體系作為企業走出去的指南和要求,重點關注清潔生產、污染物減排和能效水平。相關國際產能合作需根據東道國的需求和環境承載力,進行統籌規劃、優化布局,采用較高的國際環境標準和先進節能的環保技術和環保設備,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在石化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