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生態環境標準體系,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以下簡稱“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國環規科技〔2017〕1號)和中央財政資金管理有關規定,開展2020年度國家生態環境標準計劃項目承擔單位征集工作。有意向的單位可在規定時間內按照通告要求積極申報。
根據生態環境部通告,此次標準計劃承擔單位共涉及49項生態環境標準,包括1項環境質量標準,21項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16項環境監測類標準,11項環境管理規范類標準。其中,環境監測類標準又分為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和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可見環境監測的重要性。
據了解,環境監測是通過對反映環境質量的指標進行監視和測定,以確定環境污染狀況和環境質量的高低。監測的內容包括物理指標的監測、化學指標的監測和生態系統的監測。當下,隨著環境保衛戰的愈演愈烈,作為科學管理環境和環境執法監督基礎的環境監測無疑成為了環保大戰的重頭戲。由于生態環境的情況復雜,范圍廣闊,因此,必須運用科學方法對生態環境進行系統監測。而此次標準計劃就明確提出了環境監測過程中需要采用的分析方法,無疑是明智的決定。
由標準計劃項目指南可知環境監測分析方法主要是對水質中存在的環烷酸、丙烯酸、苯甲醚、氨氮、硫化物等化學污染物進行測定,采用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離子色譜法、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氣相色譜法、吹掃捕集/氣相色譜-質譜法等,而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在該標準中運用最為廣泛,它可以對水質中存在的氨氮、 凱氏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總氮等各類氮以及硫化物進行測定。據了解,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一種簡便、快速的分析手段。該方法是基于被測成分所分解成的氣體對光的吸收強度與被測成分濃度的關系遵守光吸收定律這一原則來進行定量測定的。另外,該分析方法也可根據吸收波長的不同來確定被測定的成分,從而進行定性分析。
以上科學方法對于環境監測的意義不言而喻,而往往在使用這些科學方法對生態環境進行監測的過程中少不了配套的儀器設備,如分光光度計、離子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眾多分析儀器。
相信,有了科學方法和先進儀器設備的強強聯手,加之國家標準政策的陸續出臺,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將迎來一片大好局勢。
具體標準計劃項目指南如下:
(以上資料來源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