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有一批制藥企業宣布退出市場,如6月4日,陜西省一藥企申請注銷《藥品經營許可證》;6月11日,四川省一制藥企業申請終止藥品生產,省局同意注銷其《藥品生產許可證》等。中小型制藥企業紛紛退出市場,這給制藥機械行業也敲響了警鐘。
如今國家對制藥要求不斷提高,如在硬件上,國家對無菌生產的藥品規定了嚴格的空氣凈化標準、潔凈度標準等。各種標準要求不斷提高,中小企業難以達到合規要求,于是只能申請注銷藥品生產許可證。對此,有業內表示,制藥設備企業不斷的創新升級,用技術降低成本,或將能助中小藥企一臂之力。同時制藥設備企業,只有不斷進行升級改造,用先進技術和高質量說話,才能適應集中度越來越高的制藥行業發展。
其中,隨著制藥行業對制藥工藝以及制藥質量安全,人員干預減少等需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制藥企業對制藥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需求越來越高。對此自控技術在制藥設備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自控技術的運用將使得制藥生產過程變得更加簡單,運行更加安全平穩。”有技術人員說。
該技術人員繼續表示,自控技術相當于制藥設備的大腦,能提供計算能力,實現人機交互,進行數據存儲和通信,負責生產的配方管理、生產狀態的實時監控、設備操作、報警以及報表管理等任務。
對于制藥設備行業來說,企業應重視對自控技術及器件等的集成與整合,創建高性價比智能應用解決方案,不斷提升制藥設備智能生產能力。筆者獲悉,隨著行業大趨勢的推動,我國制藥設備企業也正在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在提升設備的質量的同時,不斷提升設備生產效率。
以某企業生產的燈檢機為例,其實現了一鍵啟動,全過程可視化,對所有產品批次信息進行完整追溯等功能。據了解,燈檢機可以通過科學的視覺方法幫助藥廠檢測藥品中是否存在異物及外觀缺陷,并監控制藥前端工藝是否有問題,是生產環節中制藥質量監管的重要設備之一。
“采用該燈檢機以后,我們產線速度提升了很多,以前藥廠每天產量為20~30萬支。如今每天可生產5批藥,每批藥產量15萬支,這樣每天口服液產量大概為70~75萬支。”通過自控技術的應用,制藥設備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這樣不僅將節約人工勞動強度而且也將大力減少了生產成本。
近年來,醫藥行業政策環境不斷改變,國家對醫藥監管越來越嚴格,如藥品招標、一致性評價等政策都不斷促使醫藥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升級。面對政策環境的改變,一些中小藥企往往因經濟實力不足,自身改革無法跟上,從而只能賣廠或者尋求合作或者被出局。面對中小藥企的困局,制藥設備企業作為上游設備企業如果只是感嘆他們的實力不足,那么下一個出局的或許也就是自己了。
面對國家對制藥要求的越來越高,此時制藥設備企業更應該主動出擊,加緊布局市場,更新設備技術,縮短產品開發周期,降低設備生產成本。
筆者獲悉,如今在智能自動化布局上,很多制藥設備企業開始加強科研合作,以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從而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制藥設備行業的智能自動化創新升級以及產品性價比的提高,將能更好的滿足醫藥行業集中化程度提高的需求,而且對于一些需要升級設備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一大福音。”有業內人士說。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