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態環境部等12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到2022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態友好、清潔低碳、集約高效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明顯提升綠色出行裝備水平,增強人民群眾對選擇綠色出行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筆者認為,這一行動計劃不僅牽住了推行綠色出行的牛鼻子,也使得綠色出行理念融入尋常百姓家,進而轉變成為人人自覺行動的基礎保障。實際上,如今不管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在工業生產中,“綠色”都是一首不停歇的主旋律。
以制藥裝備行業為例,近年來,隨著環保風暴持續來襲,屬于高污染領域的制藥行業為減少排放污染,在加強企業自身綠色轉型的同時,對于制藥裝備的產品以及生產工藝等要求也在不斷提升。
未能黏合的“兩張皮”
當前,越來越多的制藥裝備企業積極轉型升級設備,淘汰一批傳統、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設備,研發、打造出新型的符合制藥企業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工藝和設備。
例如,在環保政策的高壓下,一些傳統的燃煤鍋爐企業主動轉型升級,改為燃氣、燃油、電及生物質的新型環保鍋爐,進一步確保鍋爐安全經濟運行,助力客戶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并有利于我國藍天保衛戰計劃的落實。
然而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真正能實現綠色生產、“零污染”排放的制藥裝備還是少數,并且“設備穩定性差“、“壽命短”是大多數制藥裝備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制藥裝備企業存在核心技術短板,并且對能效和污染物排放的系統設計缺乏優化,理念與實踐只能成為“兩張皮”。
要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需要結合制藥企業實際需求,通過政策方面的引導、激勵措施的支持,加強產品的更新與改進,形成藥企、制藥裝備企業、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綠色升級的行動中。
政策引導支持 綠色發展更有保障
其一,作為制造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制藥裝備行業正面臨綠色浪潮的洗禮,需要相關政策的引導,為綠色發展提供保障。
近年來,鼓勵綠色發展的政策頻頻出臺,例如今年4月《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的通知》中提到,將重點支持工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體系的建設。
這些政策的引導,支持工業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制藥裝備企業產品升級換代的步伐也將逐漸加快。同時在這場洗禮中,制藥裝備企業將進一步助力藥企排放達標,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后置處理費用,從而為企業未來可持續創造條件。
轉型升級不易 相關激勵措施有待落實
其二,雖然以綠色制造為核心的綠色革命勢不可擋,推行綠色制造是激活制藥裝備企業內生動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助力制藥綠色可持續生產的重要舉措。但綠色轉型又何其容易?
據了解,由于我國制藥裝備企業多以中、小型規模經營為主,資金、技術都比較缺乏。有業內表示,轉型需要大量的投入,由于回報期較長,存在一定失敗風險,很多企業不敢輕易嘗試,這也凸顯了政策引導的重要性,制藥裝備企業綠色升級需要相關政策、激勵措施的支撐。
例如,新“減稅降費”政策為制藥裝備企業進一步“減負”,鼓勵制藥裝備企業加強研發創新方面的投入,將費用投入到企業以及產品的升級上,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轉型的活力和熱情。
加快裝備綠色升級 企業長遠發展的大計
其三,環保制藥裝備的升級雖然會帶來成本的上漲,但是加快制藥裝備的綠色升級是保持企業長遠發展的大計。因此,制藥裝備企業需要將目光放遠,從眼前做起。
當前,越來越多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的制藥裝備企業開始在綠色制造方面發力,通過設備前期的設計、中間環節的加工、后期的處理等方面加以改進,推動綠色制造體系的完善。
例如,有企業對自身研發體系進行改造,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化集成研發體系,從設計源頭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生產中的能源消耗,并提升回收利用率;在制造環節,針對零部件切割下料、機加工、焊接、打磨、拋光等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采用了拋光灰塵回收處理系統、數控等離子切割機煙塵粉塵處理系統等多種設施,加快制藥裝備領域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總的來看,在政策的引導下,以及相關配套支撐政策的推進,未來我國將會有更多的制藥裝備企業參與綠色制造建設,這在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也將推進我國制藥行業綠色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