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安全生產事故頻發,各類事故在各地“重復上演”。讓人不解的是,其中一些發生事故的地方、企業剛剛進行完一系列安全檢查,檢查組前腳走,后腳就發生了事故,難免令人質疑,難道安全檢查只是一場形式主義的“走秀”?還是整改落實就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演戲”?
然而每次重大安全事故過后,相關行業和監管部門都會從上至下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但一些地方或企業“表面狂風暴雨,實則隔靴搔癢”,沒有把安全生產和職工群眾生命、利益當回事,在隱患如豆粒般大小時不以為意,導致隱患滾成“足球”時,仍然漫不經心,依然堅持利益至上,甚至在已經發生一些零敲碎打的“小”事故之后,仍不認真排查落實整改,盡做表面文章,傷疤沒好就忘了疼。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地方或企業常常以口號替代重視、以標語替代宣貫、以經驗替代制度、以簽字替代培訓、以文件替代整改、以會議替代落實、以匯報替代檢查、以資料替代現場、以罰款替代追責,用簡單易行的表面工作代替需要真抓實干的過程,為復雜多變的矛盾和問題披上風輕云淡的華麗外衣,而一旦釀成安全事故則后悔晚矣。
什么是吸取教訓的正確姿勢?那就是,用*嚴謹的標準,扎扎實實排查安全隱患、用*嚴格的監管,不折不扣執行相關規定,用*嚴厲的處罰和*嚴肅的問責,切實敦促其整改到位,把好安全生產的每道關卡,落實安全生產要求。
許多安全事故不是第一次發生,如果相關地方或企業能夠及時重視、引以為鑒、聞風而動、未雨綢繆、警鐘長鳴,或許一些事故就可以避免。
總之,無論是安全檢查還是整改落實,一些話、一些道理已經說了太多遍。態度決定成敗,事實上,每一次安全事故的背后,究其根本必然存在人為因素,道理不難懂,關鍵看行動,所以,只有人人都重視起來,自覺強化安全責任意識,安全生產工作也才有堅實可靠的基礎。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