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市場潮起潮落 期現結合構建避風港

作者: 2019年06月25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去年下半年以來,塑料化工市場呈現諸多變化。一方面,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擾亂了塑料化工原料及制品原有的國際貿易秩序;另一方面,國內聚烯烴產能的快速擴張、安全環保監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地緣政治引發的國際油價的波

  去年下半年以來,塑料化工市場呈現諸多變化。一方面,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擾亂了塑料化工原料及制品原有的國際貿易秩序;另一方面,國內聚烯烴產能的快速擴張、安全環保監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地緣政治引發的國際油價的波動等因素也加劇了市場的擔憂情緒。今年一季度后PE (聚乙烯)、PP (聚丙烯)等塑料化工產品價格開始持續下跌。

  國內外行業變局,對我國塑料化工行業影響幾何,塑料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企業如何應對和規避市場風險?大連商品交易所于近日組織了塑料產業調研,實地走訪了山東、江蘇以及浙江等多家塑化企業。調研對象普遍談到,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期貨作為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其避風港的作用再次凸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用基差貿易、場外期權等創新工具,規避風險和定價的手段越來越靈活和多樣化。

  多因素引發市場震蕩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PP、LLDPE等塑料產品價格呈現持續下行的態勢。今年6月中旬,拉絲級PP華東出廠價約8540元/噸,較2018年11月中旬的11000元/噸下跌了2460元,跌幅24%;同期薄膜級LLDPE山東地區出廠價下跌16%。

  “這一輪市場價格下跌,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新產能的集中釋放給市場帶來的擔憂情緒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的下游需求的減少。”中大期貨能源化工分析師張駿表示。

  據了解,PE方面,2019~2023年國內有約30家企業計劃新增PE裝置,共計新增產能1470萬噸,其中2019年計劃投產230萬噸。PP方面,2019年至2023年國內將有30個煉化項目集中投產。其中久泰能源、衛星石化、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一期等項目均計劃在2019年投產,新增產能335萬噸,成為繼2014年之后的第二個投產高峰期。這一批新裝置的投產預計將帶動國內PP年產量增加約200萬噸,增幅9.5%。

  浙江特產石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塑料原料的貿易企業,主要經營PE、PVC、PP等品種貿易。對于產能擴張對市場帶來的沖擊,該公司總經理袁小明表示:“今年PP、PE的產能大幅擴張,供需矛盾較大。以往我們每天的PP貿易量大約4000噸,而*近有時一天只能銷售1000多噸,現貨交易量明顯下降。相對而言,PVC市場結構在近年來持續調整,目前供需結構相對合理。”

  業內人士分析PE、PP等聚烯烴產能擴張有多方面原因。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處于較低水平,降低了企業擴張產能的成本。同時,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聚烯烴原料來源更加多元化,丙烷脫氫裝置運作成熟后,生產利潤較高,得到企業青睞。尤其恒力石化等多家民營企業開始參與聚烯烴市場競爭,市場參與主體更為多元化。

  “在產能增加的同時,下游需求增速卻遇到了瓶頸。由于受貿易摩擦的影響,我國出口到北美的塑料制品會有所減少,同時國內需求也不會有太大增長,房地產、汽車、家電等產業對于塑料的需求相對穩定。市場供需關系的不對稱格局增加了價格下行的壓力。” 道恩化學有限公司楊書海表示。該公司是山東地區集塑料貿易、改性料加工、新材料開發于一體的大型企業,每年貿易量超過200萬噸。

  談到貿易摩擦對塑料產業的影響,相關調研企業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塑料化工行業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但進口和出口有所不同。

  進口方面影響有限,雖然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化工原料的生產大國,但每年還有約14%的PP和40%以上的PE需要從韓國、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進口。從進口占比看,美國進口量總體較少,根據往年數據,中國從美國進口PE、PP占總進口量的比例不超過10%,因此加征關稅對進口影響不大。

  而出口方面則有所不同。美國公布的2000億美元關稅貨物清單中涉及塑料制品的部分是80億美元,占2018年中國對美塑料制品出口總額的43%,相當于國內塑料總需求的3.5%,影響不容小覷。“我們下游客戶特別是很多中小客戶普遍反映,*近出口訂單明顯減少。”袁小明介紹。

  具體到品種看,袁小明表示,由于PE和PP的主要出口產品如塑料管材、塑料包裝物等,均在加征關稅的清單中,下游企業訂單大量減少,受貿易戰的影響較大;但PVC制品中出口品種主要是PVC地板,而地板在PVC下游產品的占比只有約9%,且美國只針對其中的LVT地板發起了“337調查”,因此PVC行業受影響相對較小。

  對國內外供需、經濟環境高度敏感的產業鏈企業,早已從市場上體察到了這些變化,并提前開展相關部署。“我們公司主要利用丙烷脫氫(PDH)裝置生產PP。公司銷售總部在新加坡,主要從北美和中東地區采購生產原料LPG。從北美采購的原料做轉口貿易,銷售到日韓和南美地區。真正進口到國內的主要是中東貨。”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易思善說。

  貿易模式創新增強企業活力

  塑料期貨推出十多年來,期貨價格已深得行業認可,產業對期貨工具的理解和運用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隨著行業上下游企業開始調整銷售和采購節奏,一些新的交易模式開始浮出水面,行業參與期貨的方式也從傳統套期保值逐步發展到基差貿易、場外期權等新模式,這些模式正在成為實體企業新的經營策略。

  “在銷售模式上,基差貿易相對石化定價模式而言更為靈活,行業從傳統的上游定價模式轉向利用期貨進行基差貿易。在行情配合下可以讓下游以低于市場價拿貨,而貿易商通過期貨套保等方式,也可以賺取穩定收益,因此在近幾年被貿易商大力推廣。” 易思善表示。

  據介紹,貿易商利用期貨工具開展基差點價交易,為下游企業的遠期采購需求提供即期定價、遠期交貨的供貨方案,可以幫助下游消費企業鎖定遠期采購成本,規避價格上漲風險。目前,基差點價交易逐漸成為塑料化工市場貿易定價的主流。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塑料化工產品貿易中采用以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比例超過70%。

  特產石化是較早采用基差貿易進行現貨銷售的貿易公司。袁小明表示,基差貿易比傳統的一口價定價方式更靈活,可以減少報價還價的頻次,而且使期現貨互動更加頻繁,對市場趨勢的把握也更加準確。

  今年3月中旬,增值稅調低方案出臺后,期貨價格下跌,PVC1905期貨合約貼水現貨跌幅達200元/噸以上,扣除增值稅因素,比從上游工廠采購還要低。于是特產石化就采取點價銷售模式,將部分現貨庫存賣掉,然后再從期貨市場買入,降低庫存成本,同時減少倉儲費用和資金成本。以3月18日為例,當日現貨市場價在6400元/噸,而1905合約價格在6200~6400元/噸區間波動,下游大部分客戶因價格波動大不敢采購,特產石化就按1905合約價格加100元/噸給予客戶掛單點價權利,當客戶給予6250元/噸掛單點價的指令后,一旦點位掛單成交,他們則按6350元/噸價格把現貨賣給客戶,同時持有成本為6250元/噸的1905合約多單。

  通過該業務,客戶比拿貨低了50元/噸;而特產石化在庫存總量沒變的情況下,將現貨庫存轉化為期貨虛擬庫存,同時庫存成本降低了150元/噸,綜合潛在收益100元/噸。

  “目前基差貿易主要是貿易商在做,交易雙方都會參考期貨報價,總體來說市場化報價的企業在逐漸增多。”楊書海表示。他介紹說,過去貿易商采購主要以中石油、中石化的長協采購為主,2012年以前,長協采購量占到了道恩采購總量的70%~80%。而隨著國內產能擴張、更多民營企業參與生產,市場供給端主體更加豐富,市場化貿易和定價越來越多。目前,道恩長協采購和市場化采購各占半壁江山,在市場化采購中他們更多地參考期貨價格。

  處于PP產業鏈下游的浙江凱利新材料公司,是國內大型BOPP薄膜生產商,年產量接近15萬噸。該公司銷售總監羅志偉表示,為了控制生產風險,公司運用基差貿易模式進行產品銷售,主要是面向長協客戶。“基差貿易方式非常靈活,我們跟下游客戶談合同時,可以用期貨價格加上一定的升貼水確定價格,給予客戶足夠的時間來判斷行情,在他們認為合適時機進行點價,結合自身經營情況來結算原料價格。”

  除了基差貿易外,一些企業也開始嘗試場外期權。袁小明表示,傳統套保在對沖風險時也有可能把部分利潤對沖掉。而場外期權具有容錯性、多樣性、靈活性的特點,可以對沖非線性風險,增加了風險對沖手段,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而言對傳統套保是很好的補充。

  據他介紹,今年3月初,增值稅下調給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影響,這期間特產有一批進口PE在運輸途中,預計到港時間一到兩個月。他們利用期權交易將*大虧損鎖定為75元/噸。到4月初期權到期結算時,現貨價格8660元/噸,1905合約收盤價8610元/噸。相對入場時的價格而言,現貨每噸虧了90元,期權盈利65元,綜合虧損只有25元。

  期現結合構建避風港

  面對內外雙重的市場壓力,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無論是原料生產企業、制品企業還是貿易商,都紛紛采取相關措施來防范風險。一些上游企業在不累庫的情況下放緩銷售速度,下游企業則減少原料的庫存天數。面對市場波動,部分企業主動參與期貨貿易,利用期貨貿易的價格發現、套期保值等功能,對沖價格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

  袁小明對于期貨工具帶來的益處深有體會,他回憶道:“特產石化從1999年開始經營PVC現貨貿易,現在每年的交易量大約70萬噸。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PVC價格連續暴跌。當時PVC期貨還沒有上市,我們利用電子盤等工具做一些風險對沖。2009年PVC期貨上市,恰逢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我們對于利用期貨工具避險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開始高度重視期貨在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庫存管理上的作用,期貨貿易與現貨貿易的聯動互補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據他介紹,目前大商所推出的LLDPE、PVC、PP期貨品種,特產石化都有參與,目前套保比例占庫存80%左右。

  “作為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貿易商以前扮演著市場‘蓄水池’的角色,在賺取上下游之間的價差利潤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于上游原料與下游制品兩個風險敞口,需要承擔市場價格波動風險。沒有期貨工具的時候,貿易商很難管理庫存風險和鎖定利潤,經營中遇到行情不好的時候,出現虧損是常事。” 張駿表示,現在借助期貨進行交易,貿易商不僅可以通過套保對沖現貨價格波動風險,還可以通過期現套利和基差貿易等方式獲得額外收益,而承擔的風險可控。

  近兩年,隨著產業鏈供需結構發生變化,產能不斷增加,貿易商對期貨的利用也更加靈活。袁小明提到,以點價銷售、庫存保值等期現結合方式,貿易商可以進行庫存管理、風險對沖,改變了以往囤貨賭行情的模式,減輕了資金壓力,在對沖價格風險的同時,更好的增加下游客戶的黏性。

  “有了期貨工具,企業盈利模式更加多樣化。以前在價格上漲時,企業‘賣跌不賣漲’,不愿意在上漲行情下賣貨。現如今,價格上漲時我們也希望賣貨,擴大我們的貿易量。現貨利潤的損失可以通過期貨端的對沖操作來彌補。”袁小明談到。

  楊書海介紹了他們利用期貨的情況,每年春節假期都是石化庫存及貿易商庫存累計的時候,市場大概率會在節后出現一波下行走勢。每年這個時候,道恩在執行銷售計劃的同時,會通過期貨進行賣出套保,進行合理的庫存管理,通過期貨保護賺取的利潤,來平衡現貨庫存損益,減少市場下行帶來的現貨虧損。

  2018年下半年,由于中美貿易摩擦發酵,下游客戶為規避關稅上漲,趕制出口訂單,市場出現了一波補貨潮。共聚級PP市場價格出現了一波大幅上漲,其價格與拉絲級PP價格出現了1000元/噸以上的價差。部分客戶仍有訂單需要,向道恩進行遠期點價采購。考慮到市場需求及未來訂單減弱,道恩預計共聚與拉絲的價差會逐步回歸,于是他們就在PP期貨進行買入操作,并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后期市場價格收窄,價差回歸至600元/噸時,道恩期貨平倉并補充現貨交貨,道恩既獲得了基差套利的收益又保證了及時交貨。

  特產石化也遇到過與道恩類似的問題,同樣是利用期貨交易化解了價格漲跌帶來的風險。袁小明介紹,今年春節后,PVC社會庫存高,下游需求啟動緩慢,公司銷售壓力大,庫存有貶值風險。于是他們在3月初陸續在期貨市場做賣出套保,緩解銷售壓力。當時現貨均價為6450元/噸,1905合約賣出均價6520元/噸。4月開始,隨著PVC上游檢修季到來,供應減少,市場價格逐步走高,上游工廠在華東地區報價甚至高于1905合約價格。所以,4月下旬特產又逐步將賣出套保單平出,將原有套保庫存轉化為正常庫存進行現貨銷售,4月*后一周現貨銷售均價6950元/噸,期貨平倉均價6945元/噸。綜合算下來,此次期現合并后收益為75元/噸。

  “現在市場信息和價格都是公開、透明的,貿易商賺到的利潤非常有限,控制好風險是第一要務。期貨給我們提供了有力的避險工具。”袁小明坦言。

  期貨價格的透明化、有效化、市場化推動了傳統塑料貿易模式創新,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參與。今年前5月,LLDPE、PP和PVC期貨的日均成交量分別為17.22萬手、28.58萬手和15.15萬手,其中LLDPE同比增長7%,PP同比增長58%。LLDPE、PP和PVC期貨日均持倉量分別為30.08萬手、29.01萬手和24.81萬手,同比分別增長12%、8%和44%。從市場結構看,前5月LLDPE、PP和PVC期貨的法人客戶日均持倉占比分別為56%、51%和55%,由此可見,法人客戶已成為期貨交易主力。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