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財富高度發達的今天,食品安全的危機卻越演越烈。近年來,“假牛肉”、“假豬蹄”、“假肉丸魚丸”以及“鴨肉和豬肉制成涮羊肉和烤羊肉”、“狐貍肉冒充驢肉”等肉類及其制品摻假事件屢屢發生,屢禁不止,涉及集貿市場、餐飲飯館,乃至深受消費者信賴的知名連鎖超市,讓消費者深受其害。
肉類食品摻假和欺詐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在商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受利益驅動,一些不法企業或個人,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從而進行食品摻假和欺詐的行為。
并且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肉類摻假水平和手段也越來越高明,仿真度極高的劣質產品給檢驗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使許多檢測鑒別摻假的傳統方法失效。運用新型檢測手段讓摻假無機可乘已成為食品行業的重中之重。
在現代分析檢測技術的發展進程中,肉類摻假鑒別技術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感官鑒定技術、酶聯免疫吸附技術(ELISA)、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PCR)及生物質譜技術等。在這些技術中,感官鑒定技術操作簡單,但準確度還有待改進。ELISA技術已有商品化試劑盒,由于受蛋白活性的影響,使其應用范圍受到限制。PCR技術具有檢測靈敏度高、結果重復性好等優勢,但操作繁瑣耗時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且,對于我國目前的肉類檢測方法,大多數都無法對未知樣品的多種成分進行同步快速鑒別,只能進行定性檢測,即只是鑒定出摻假成分,無法鑒定出具體摻假含量。經常有摻假的不法商販狡辯稱檢出的豬、鴨等摻假成分是由于加工、運輸或貯藏中污染了該樣品所致,而非惡意添加,這也正是判定肉類摻假的難題所在。因此,肉類摻假判定的核心問題是對于樣品中摻入比例的測定。
NGS作為新一代測序技術,是鑒定食品欺詐和驗證真偽的一種新型、快速的解決方案。該技術基于龐大的物種數據庫信息(15000種哺乳動物類、鳥類、水產動物類、魚類、植物類、微生物和過敏原類),NGS能識別食品樣本中含有的所有物種,并且該技術既能定性也能定量,可有效提高食品的可追溯性與安全性。
例如,在剛處理完牛肉的砧板上處理豬肉,再對該豬肉進行檢測,使用NGS技術,不但能準確的檢測肉類的肉源性成分,同時還能測定豬肉和牛肉的含量,在牛肉含量非常少的情況下,可以判斷出該豬肉沒有故意添加牛肉。
這項技術為加強肉類食品質量監管,減少摻假、欺詐行為的發生,控制原料和產品質量、保障肉制品企業的經濟利益,提供了可靠的執法依據和技術支持。同時對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規范食品市場、打擊食品摻假的商業欺詐行為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該檢測技術已配合食品監管機構、公安部門、肉制品企業、大型商超及個人完成了眾多的檢測與鑒定工作。
食品安全作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屢屢被人們提起。食品安全不僅關系到全國人民的身心健康,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影響到企業的誠信以及國家在國際進出口貿易中的形象。在此也期待我國的檢測技術可以越來越精進,為食品安全牢牢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