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保高壓持續,原料藥行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大批原料藥企業陸續關停、退出市場,行業整治力度加大。例如,江蘇化工生產企業目前近5000家,到2020年底將減少到2000家,2022年底減少至1000家以下,并且預計行業整治將快速擴散至湖北、山東、河南等地。
業內表示,從短期來看,原料藥企業將面臨部分上游原材料漲價壓力,出口占比較高的原料藥企業或出現業績承壓。而從長期看,醫藥中間體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供給側改革,中間體產業鏈地位將明顯提升。
同時,由于原料藥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屬性。在環保趨嚴、行業整頓的背景下,原料藥生產的門檻提升,小廠逐步出清,競爭格局趨于穩定,將給具備實力的原料藥企業帶來持續的業績增長。
一方面,原料藥企業正在積極轉型。過去,我國原料藥企業以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大宗原料藥生產為主,受環保、成本等因素影響,近年來產品附加值較高的特色原料藥正加速向我國產業轉移。近年來,我國原料藥企業逐步完成大宗原料藥向特色原料藥及中間體的產品結構升級。
另一方面,一些具備實力的原料藥企業正在加速升級,借助智能制造趨勢,不斷實現信息化、數據化、管理精細化、成本更低的目標。
業內表示,原料藥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成本控制方面,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通常可通過競爭擴大產能,進一步取得規模優勢,同時擁有穩定、高質量的上游供應,而智能制造將成為企業控制成本、精益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已經有國內藥企在做這方面的研究與探索。例如,在環保壓力、成本上漲的背景下,東北制藥通過智能制造新模式,建成一個中心、三個平臺、五大系統。東北制藥“大宗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在2018年取得重大進展,并于2019年1月成功通過國家驗收。
在智能制造方面,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總體布局涵蓋了原料藥、制劑兩大生產基地,通過智能傳感與控制
裝備實現底層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升級,利用SCADA數據采集平臺,將底層設備數據、生產過程控制數據實時采集并傳遞給MES系統,打破業務系統信息孤島的同時也打通了管理層與生產層之間的數據通道。
在管理方面,據悉,該項目實現了生產全流程的穿透式管理,達成了以藥品批次為核心的全要素質量追溯,助力制藥企業實現提高生產質量、數據追溯和實時共享、更大精益管理等效果。
在成本控制方面,通過智能自動化設備的運用,企業自動化將成為控制運營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確保產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利潤,使企業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