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監測事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發展,與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一起構成當今環保領域的三大主要任務。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等規劃文件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加大國控輻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建設,到2020年自動監測站總數大約500個。
為加強對環境輻射的監測,保障公眾身心健康,目前已有多個地方啟動建設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5月21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對瀘州市首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進行了整體驗收檢查,填補了瀘州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領域的空白。
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是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輻射監測設備(高壓電離室、碘化鈉譜儀)、超大流量采樣器、碘采樣器、自動氣象站、干濕沉降采樣器、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對大氣中輻射水平γ劑量率和氣象狀況進行自動連續監測,實時采集、處理和存儲監測數據,掌握地區輻射環境質量現狀和變化趨勢,對開展實時預警和保障區域輻射安全有著重要作用。
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建成不僅使瀘州市初步具備積累環境輻射水平數據、總結環境輻射水平變化規律、判斷環境中放射性污染及其來源的能力,還可監控敏感區域電磁環境水平,為宏觀決策及核與輻射環境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資料來源:北極星環保網,瀘州日報,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