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聚碳酸酯創新應用發展潛力無限
作者: 2019年05月21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應用研究一直是國內聚碳酸酯企業的短板,未來有哪些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熱點應用市場需要重點關注?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聚碳酸酯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參會代表認為,聚碳酸酯行業應通過改性工藝拓展應用、提升附加
應用研究一直是國內聚碳酸酯企業的短板,未來有哪些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熱點應用市場需要重點關注?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聚碳酸酯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參會代表認為,聚碳酸酯行業應通過改性工藝拓展應用、提升附加值,在汽車、5G手機、LED照明材料、醫療器械等下游應用領域早做研發布局。
發展機遇已經顯現
據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會長、聚碳酸酯分會理事長鄭塏回憶,上世紀80年代,我國沒有聚碳酸酯生產裝置,曾從日本帝人進口5萬噸,這是當時國內進口聚碳酸酯的*大一單。經歷了30多年的飛速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大的聚碳酸酯生產國,2018年國內總產能達到120.5萬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健康越好。”鄭塏強調。
聚碳酸酯分會副秘書長、萬華化學新材料事業部上海中心主任張雷指出,聚碳酸酯行業具有生產集中度高、技術壁壘大、對原料供應依賴性強、產品應用領域廣等特點,多年來國內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對外依存度很高。隨著技術的突破以及國內企業實力的增強,近幾年,聚碳酸酯行業在下游應用開發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下游應用潛力無限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張麗指出,未來聚碳酸酯產業發展應從重視數量轉向著眼質量,聚碳酸酯生產企業不僅要生產通用料,更要重視改性料和下游應用的開發,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出發點,實現產品系列化、高端化、差異化。其中,電子電氣、醫療、汽車、機械等行業將成為開發下游應用的重點領域。
“具體來說,在電子電氣領域,應用聚碳酸酯代替其金屬機身(手機外殼)的應用增速明顯,已經占據手機外殼的主流地位。在汽車機械領域,聚碳酸酯已成為汽車大燈的主流材料。另外,隨著汽車輕量化發展,聚碳酸酯用于汽車玻璃,如擋風玻璃、窗戶和天窗、顯示屏面板等,也具有極大的潛在需求。在醫療領域,隨著新型光學材料、LED照明材料、醫療器械的快速發展,聚碳酸酯也將在這些領域展現出一定的發展潛力。”張麗介紹說。
科思創聚碳酸酯全球業務高級副總裁王麗也認為汽車領域將是未來聚碳酸酯一個頗具潛力的市場。“未來企業應重點關注的下游應用方向有5G手機、新能源汽車,以及可穿戴、印刷電子或柔性電子和高性能薄膜等。”聚碳酸酯分會秘書長段慶生建議企業在這些領域早做研發布局。
改性工藝多點開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殷鵬剛教授表示,我國聚碳酸酯的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熔融工藝,基本都是購置的國外技術,在打破技術壁壘、實現自主研發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那么如何打破行業現有技術格局,他建議可以通過聚碳酸酯改性來實現應用范圍的擴展和附加值的提升。
殷鵬剛介紹,聚碳酸酯的改性工藝方法有合金改性、共聚改性、阻燃改性和工藝路線改進等,可以改善聚碳酸酯的耐堿性、耐紫外性、耐磨性以及阻燃效果。在合金改性方面,三元合金及多元合金已經成為各大公司的主要研究方面,與彈性體組合、與納米復合材料組合也比較常見。共聚改性是指將光氣通入二氯甲烷與雙酚A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進行反應時加入特種單體,常見的是硅氧烷特種共聚、四溴雙酚A型特種共聚、低煙毒發熱阻燃特種共聚、耐高溫高流動韌性特種共聚等。此外,還有紅外線穿透聚碳酸酯材料、耐紫外涂層聚碳酸酯材料、高端光擴散聚碳酸酯材料等改性產品。
段慶生建議,改性材料可以著眼于聚碳酸酯高流動性、低VOCs,以及耐高溫、耐低溫、耐應力等性能的改善。此外,也要關注新合成技術與產品方向,以及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合作等。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