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6日-8日,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運營商代表、互聯網大咖等隆重出席峰會主論壇,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就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出席了本次峰會,并在主論壇及電子政務分論壇發言。
馬化騰表示,“產業互聯網”正在成為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載體。信息化是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大變量,產業互聯網將扮演“轉換器”的角色,將信息化這個*大的變量轉化為各行各業創新發展的*大增量。
此言論一經傳出,就引發了與會人士的熱切關注。在各種新興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許多行業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前沿技術所帶來的影響,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加快轉換產業發展動能,轉而靠科技創新等手段來拓展行業的發展空間和利潤增長點。與此同時,
機械設備、智造工藝、生產人員等各生產要素之間的聯系也變得日益密切起來,單一、隔絕的車間生產模式顯然已經不符合機械化時代的工業生產需求。
在過去技術升級速度相對較慢、產品制造主要依靠人力的年代,談
制造業各要素之間加強聯系、打造一體化的產品制造體系的確不太現實,也難以在實踐中得到落實。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進步,產品制造、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變得緊密起來。
通過搭建云服務平臺等手段,不止是工業生產人員可以及時了解各個車間的工業生產狀況,就連產品監管部門也可以利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對產品的產地、運輸路線等進行溯源,這就有效避免了產品中途被“掉包”,甚至是以劣充優等狀況的發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
制造業發展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制造業發展也呈現出許新特點。在國家政策的有力引導下,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方向日益清晰、阻礙制造業產業發展的一系列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尤其是在產業互聯網為各行業發展帶來“*大增量”的當下,制造業也需要注重打通信息化渠道,不僅要在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大力發展制造業,以此推動制造業的健康發展,還要注意搭建相應的云平臺,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在產業互聯網對各行業的影響日益深入之際,許多行業的探索者已經開始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并希望借助便捷、高效的互聯網平臺,與業內人士積極進行溝通,以此探索出制造業發展的高質高效新途徑。對于制造業而言,產業互聯網的出現及應用,無疑給制造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那么,制造業企業該怎么做才能把握好機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呢?
首先,制造業企業可以立足實際,多關注關于制造業發展的政策。在了解各項政策的基礎上,制造業企業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制定企業自身的發展計劃。而各項財政資金補貼政策的出臺和落實,也能夠從一定層面上降低制造業企業的運維壓力,讓制造業企業將更多資金放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升級上。
其次,制造業企業可以積極與信息服務、市場調研機構乃至高校展開合作。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的人才將在技術攻關、新品研制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與此同時,制造業企業可以搭建云平臺,并引入公有云、私有云等多種云服務類型,以此提升企業數據信息存儲的安全性,并降低企業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成本。
此外,大型制造業企業可以積極引入機器人、智能切割機等設備,通過運用智能化設備來提升工業生產效率,以保證貨物能夠按時交付。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生產人員可以在車間內安裝傳感器等設備,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工業機器人的運行狀況,以此降低因突發機器設備故障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眼下,隨著一系列利好制造業發展政策的釋放,傳統制造業也加快向著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轉型升級。從企業布局類型來看,不僅國內制造業企業紛紛加大了投入力度,就連國外企業也加快進軍制造業領域,并希望能在制造技術升級、生產流程優化等領域取得新進展。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制造業向著智能化方向進行轉型升級的漫漫征途中,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走,才能在制造強國不斷崛起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