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產量仍會高于煤控指標
作者: 2019年05月09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2018年,我國煤炭產量受開發布局集中、優質產能釋放、下游消費增長的拉動,原煤產量首次超過煤控指標。5月7日,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項目發布的由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撰寫的《中國煤炭行業“十三五
2018年,我國煤炭產量受開發布局集中、優質產能釋放、下游消費增長的拉動,原煤產量首次超過煤控指標。5月7日,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項目發布的由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撰寫的《中國煤炭行業“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及后期展望》顯示,2018年我國煤炭產量達36.8億噸,超過了38.4億噸的規劃目標和35.35億噸的煤控指標。
根據預計,在“十三五”后期,由于宏觀經濟發展及煤炭消費的拉動,我國煤炭產量仍會高于煤控指標。對此,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認為,“控煤和煤炭消費下降是長期趨勢,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在路上,任重道遠”。
我國煤控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果
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戰略規劃院院長吳立新介紹,我國是世界煤炭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根據《中國煤炭行業“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及后期展望》,我國煤控項目在“十三五”中期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去產能方面,2016~2018年間,我國煤炭行業共退出產能8.1億噸,提前完成“十三五”階段5.5億噸的目標。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產能利用率已經從2016年的59.5%上升到2018年的70.6%。在去杠桿方面,盡管我國煤炭行業的資產負債率仍高于工業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的56.6%,但其負債率已經從2016年的69.54%下降到2018年的66.18%。在去庫存方面,全國煤炭企業庫存從2016年7月的*高水平12750萬噸下降到2018年6月的5800萬噸。在降成本方面,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2017年百元主營收入成本約72.28元,較2015年下降了12.07元。在補短板方面,煤炭科學產能逐年提高,已經從2016年的20.55億噸上升到2018年的23.41億噸。煤炭安全事故及死亡人數逐年下降,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已經從2016年的0.152下降到2018年的0.093。在煤礦數量方面,全國煤礦已經從2016年的8100處減少到2018年的5800處,完成了“十三五”規劃中2020年6000處的目標。
根據《中國煤炭行業“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及后期展望》分析,預計到2020年,我國煤炭行業總產能達45億~47億噸,產量37億噸左右,產能利用率超過75%,產能過剩問題基本解決。同時,我國煤炭行業生產集中度大幅提高,到2020年全國煤礦數量或將縮減至5000處左右,大型煤礦產量占比將上升至82%。
我國煤炭產量上漲趨勢或將收窄
《中國煤炭行業“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及后期展望》認為,產能結構優化將成為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主基調,煤炭供應集中度會隨之提高,造成區域性、時段性煤炭供應緊張加劇。因此,要正確處理控制總量和保障供應的關系,特別是煤炭生產需考慮應對煤炭需求下行的風險。在外部環境及碳排放強度約束日益加大的條件下,可再生能源及核電等清潔能源或將取得快速發展,能源消費及生產結構進一步改變。在“十三五”后半期,我國煤炭產量上漲趨勢或將收窄,甚至存在下降的可能性。由此,煤炭優質產能釋放或將導致煤炭產能過剩情況愈加嚴重,煤炭行業或將迎來再次震蕩。
實際上,我國煤炭行業自實施去產能政策以來,到2017年底煤炭供需基本達到平衡,已經由“總量性去產能”為主轉向“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優產能”為主,全國煤炭產量控制效果明顯。根據《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年和2017年我國煤炭產量分別為37.5億噸、38.1億噸,煤控指標分別為36.63億噸、35.99億噸,實際產量分別為34.4億噸、35.2億噸,煤炭產量均未超過煤控情景產量,完成了煤控情景指標。
根據《中國煤炭行業“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及后期展望》預計,2019年到2020年,我國煤炭行業仍將有1.8億噸的去產能空間。因此,“十三五” 后期,我國煤炭行業去產能主要以有序增加先進產能、有序退出落后產能為主,利用先進優質產能的釋放倒逼落后產能的退出,提高行業產能質量。一是面對煤炭行業新形勢,適當提高落后小煤礦的標準,加大落后產能退出力度;二是適度提高煤礦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煤礦的退出標準;三是適當提高建設煤礦減量置換比例。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