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工業清洗行業已成為石油和化工生產不可或缺的“伴侶”行業,在節能減排、提質增效方面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工業清洗是包括清洗施工與管理,清洗
裝備制造與租賃,清洗產品研究、生產、銷售在內的現代新興服務行業。它涉及的領域幾乎遍及了工業生產的方方面面:石油、化工、電力、冶金、電子、甚至核工業等。
我國工業清洗行業是伴隨著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發展而不斷壯大起來的。從1949年到1984年,是國內工業清洗行業因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而自發性進行清洗技術研究和規模化應用的準備期。各個行業、領域的清洗及相關技術的出現時間點比較分散,描述也比較籠統,從業人員也比較分散,尚沒有規模化的企業團隊出現。
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我國經濟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清洗服務逐漸地從單一的鍋爐清洗進入到了各行各業。1984年9月,時任原化工部化工機械研究院團委書記的任建新,帶領7名共青團員、借款1萬元在蘭州創辦了我國第一家專業化清洗公司,也就是中國工業清洗行業的領航企業“中國藍星”的前身——化工部化工機械研究院清洗公司,揭開了中國工業清洗行業專業化發展的序幕。“七個半人創業”的故事,成為中國工業清洗史上*鐫刻的傳奇。為了讓科技成果更快轉化,該公司沒有將技術保密,一邊在實踐中完善清洗技術,一邊向全國各地推廣轉讓以“藍星”命名的清洗節能技術。
1992年,清洗公司更名為中國藍星化學清洗總公司。“藍星”通過中國國家“星火科技推廣計劃”培養行業骨干企業的成長,采用或受益于該技術的行業服務企業達300多家。1995年,國家化學清洗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在中國藍星成立,標志著中國工業清洗作為一個新興行業開始逐漸形成。
在那段摸著石頭過河的歲月里,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企業家,投入到艱苦的創業中。經過十余年的創業經營和市場的大浪淘沙,昔日星星點點的清洗企業,漸成燎原之勢,中國工業清洗行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2011年12月21日,由中國石化聯合會、中國藍星(集團)股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聯合發起的中國工業清洗協會正式成立。當時,協會有注冊會員單位300余家,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涉及石油、化工、冶金、煤炭、電力、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等行業,涵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產品生產、
裝備制造、技術服務、工程建設等領域。從1995年批準籌建到2011年正式成立,中國工業清洗協會度過了16年的漫長籌備期。正如十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所說,“中國工業清洗行業從此有了自己的行業組織和服務機構”。時任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則表示,協會正是在行業發展的重要時刻應運而生,肩負著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的歷史責任。
協會成立后至今,中國工業清洗在標準制定、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等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創新發展,人工清洗正逐步被高技術裝備取代,一些高效率的專用清洗設備得到推廣。更加環保的節能清洗技術將成為未來工業清洗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十三五”期間,在儲罐清洗領域,成套設備將從進口轉向國產化;高壓、超高壓清洗設備將從進口轉向出口,大批質優價廉的中國制造清洗設備將出口國外。真空清洗等一些新型清洗設備和技術將開始批量生產和應用,一些大型的自動化清洗裝置進入市場。
中國工業清洗行業正在向標準化、品牌化目標邁進。據中國工業清洗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智科介紹,目前,由協會牽頭制定的工業清洗行業重要基礎標準《工業清洗分類和術語》已經獲批立項,正在起草編制過程中。由中國工業清洗協會、華陽新興科技(天津)集團有限公司、國合通用測試評價認證股份公司、北京藍星清洗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清洗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國家強制性標準,也已列入2019年首批9項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同時,協會在行業品牌化工作方面頻頻發力,成立了中國工業清洗行業品牌化工作辦公室,注冊了“中國工業清洗協會”集體商標,編制了《清洗化學品委托驗證項目及驗證標準目錄》,行業品牌產品評定工作全面啟動。
此外,行業的企業安全作業評價、服務能力水平評價等行業管理工作也在穩步推進。趙智科說:“為工業領域提供安全優質的清洗產品、清洗設備和清洗服務,推動工業清洗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是協會和行業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未來的中國工業清洗行業將著力加強與國際同行合作的力度和深度,走規范化、標準化的發展道路,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行業優化升級,在助力建設中國工業強國的同時實現“工業清洗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