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光譜今年來在生物、材料、礦物、醫學等諸多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隨著拉曼光譜技術發展不斷成熟,其在多個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結果也頻頻涌現。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布的《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實驗資源手冊》中,拉曼光譜儀作為載人航天實驗室首批配置的科學儀器已赫然在列,這代表著拉曼光譜技術在當前尖端科研領域已占有一席之地。
據了解,2022年前后,我國載人空間站將完成建造,空間站主體包括核心艙、實驗艙I、實驗艙II。載人空間站工程以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為目標,力爭在科學和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
目前的國際空間站將于2024年退役,之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唯獨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全人類在軌運行的載人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支持開展11個空間科學研究、空間技術驗證和空間應用。空間站艙內配備了科學實驗柜,用于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航天新技術等研究方向的科學實驗,以及獨立載荷實驗??臻g站艙外配備了暴露實驗平臺,以及多個標準載荷接口或大型載荷掛點,用于開展天文觀測、地球觀測、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物學等多種類型的暴露實驗或應用技術試驗。
據悉,拉曼光譜技術將首次應用在航天科研領域。此次重大突破填補了領域空白,為未來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和空間應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標志著我國拉曼光譜研發技術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空間站獨特的研究環境:
微重力環境
軌道位置
輻射環境
艙外極端環境
需要10年以上的連續運行
由于空間站實驗室的以上特殊性,中國空間站實驗室的運行,將保證我國在尖端科研領域的領導地位,也將大大推動拉曼光譜技術相關研究的發展,
作為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的平臺,我國空間站集成了人類科學技術的成就,也是人類所創造的最昂貴的裝置。同時,拉曼光譜技術在研發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預示著我國拉曼技術將進入世界的先進行列,協助提升我國空間科學整體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4.24也是中國航天日,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登月硬著陸到月球車漫步月面……。中國航天用20多年時間,跨越了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經歷的路程。
2019,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