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模式強調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
近日,有媒體組織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在線調查,共有1,140位受訪者參加訪問調查,他們分別來自汽車(21.43%)、包裝(15.27%)、醫療(20.57%)、電子電器(13.68%)、建筑(12.51%)、材料生產商(11.33%)、
機械設備生產商(3.44%)以及其他行業(1.77%)。
調查結果
1、共有97.02%的受訪者表示關注循環經濟的市場及技術發展,可見中國市場對循環經濟的關注度極其高。除了關注度外,調查也了解企業是否以實際行動支持循環經濟,例如在工廠采用回收設備。結果顯示,86.58%受訪者所在的企業,現在都有采用回收設備,比例相當高。
至于未有采用回收設備的企業,主要是由于對回收設備技術了解不足(41.33%),而其他原因包括成本高昂(29.08%)以及沒有需求(21.43%)。
2、85.61%受訪者所在企業有采用回收再生/生物基材料,而沒有采用回的企業中,同樣主要是因為對技術了解不足(36.36%)、成本較高(29.44%)及沒有需求(19.05%),也有受訪者表示原因是受相關法規所限(12.99%)。
社會意識亟待提高
供應鏈仍需完善
對于中國在發展循環經濟所面對的*大問題,大眾意識不足(34.48%)是受訪者認為亟待解決的絆腳石,而供應鏈不完整(21.60%)也是發展的關鍵所在。至于其他挑戰還包括:對相關技術了解有待提高(17.53%)、相關法規有待完善(14.82%)、市場需求低(7.02%),也有受訪者(4.16%)認為企業欠缺商業營運模式。
針對解決方法,有部分受訪者提出不同的意見,例如政府可加強提倡節約資源意識,并建立獎罰制度,而行業也可構建更完善的資源技術共享管道等等。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循環經濟與城市礦產團隊首席科學家、教授,聯合國環境署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執行主任李金惠在指出: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廢塑料回收利用大國,2017年國內廢塑料回收利用量為1693萬噸。但是,長期以來中國再生塑料加工企業主要以個體經營為主,技術水平較低,其產能設備較小,按照行業產能劃分標準,多數屬于中小型企業規模。
隨著再生塑料加工企業紛紛開始轉型升級,國內再生塑料行業正式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在技術設備領域,與國外設備制造企業在自動化和集成化等方面仍有較明顯差距。
整個再生塑料加工的供應鏈建設,需要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企業需優化加工
機械設備,重視技術創新與環保,以提高產品質量樹立品牌,通過企業標準和先進管理經驗促進行業標準和政策的制定,形成良好的綠色再生產品市場環境。
回收再生市場前景可期
有關未來在回收再生方面的投資,大調查也顯示出93.77%的受訪者表示所在企業會考慮在未來增加相關投資,可見相關市場極 具潛力,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