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
4月18日,第十五屆可持續發展新趨勢報告會在京舉行。會上發布了以1073家企業數據為基礎的《2018年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年度報告》(下稱《報告》),其中能源化工企業占8.9%.
《報告》顯示,93.5%的企業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及企業年報等形式,對外披露了企業較為翔實的數據及相關信息,充分反映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理念、戰略、路徑及實踐成果。10.9%的企業表現良好(得分大于75分),43.2%的企業表現合格(得分在60至75之間),其余則需要改進。能化企業平均得分為59.8,大部分屬于需要改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會長王基銘介紹說,《報告》從競爭力、環境、社會3個維度、68項指標,對1073家企業的數據進行了測評。在競爭力維度中,能化企業得分率較高,為75.1%,尤其在新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質量提升、職業健康等方面表現亮眼。在環境維度,能化企業由于多屬資源密集型,對環境依賴程度較高,有天然劣勢,大部分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不完整,不過較上年數據仍有改善,企業能源利用率、水資源利用率有一定提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會上指出,中國能源消費可能在2034年達到峰值,碳排放在2030年達峰,空氣污染物疊加總量已經在2015達峰。中國可持續發展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
針對如何實現環境目標與經濟目標統一,王一鳴建議,一是要協同產業政策與環境政策,通過定期審查環境數據確保兩者協同;二是利用產業升級增強環境治理能力;三是實施有效工業環境政策,完善資源環境監測平臺及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強化對各類監管工具組合的頂層設計,提升法律可操作性;四是加強環境信息系統建設,構建規范、統一、共享的環境信息平臺,提高環境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兼容性。
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十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王忠禹指出,安全生產必須建立在企業有效的安全管理基礎上,碎片化的安全檢查不能代替系統性的安全管理。
王忠禹表示,首先,要盡早還清安全管理的歷史欠賬,把可能導致嚴重事故后果的主要危害辨識出來,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及整改措施,確保不發生后果嚴重的事故;其次,要建立全過程、系統性的安全管理機制,從企業生產
裝備的研發、設計、建造,運行,生產過程、拆除等關鍵環節著手,盡可能消除或控制主要危害,確保企業在可以接受的風險下運行;再次,要切實做好員工崗位操作規程培訓和安全培訓,對重大的事故情境要做好應急預案演練,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些先進的石油和化工企業已經開始行動,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可為其他企業提供經驗。
巴斯夫全球副總裁鄭大慶表示,巴斯夫去年11月已經公布了*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致力于推出更多環境友好的產品,如低VOCs的涂料和低甲醛的粘合劑產品,還將繼續攜手價值鏈伙伴,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貢獻。巴斯夫全球一體化體系2018年減少了370萬噸碳排放。巴斯夫上海創新園目前聚焦創新解決方案的研發,如生物基或可堆肥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地膜、超濾膜、降低尾氣排放的催化劑等。
BP中國區總裁楊筱萍介紹說,隨著中國能源結構的不斷優化,BP也在持續加速減碳進程。BP制定了RIC模型,一是降低生產運營中的排放,到2025年實現生產運營中溫室氣體凈排放量零增長,實現350萬噸碳減排,甲烷溢出比例降至0.2%;二是優化產品,供應低碳排放的天然氣,開發高效、低碳的染料、潤滑油和化工產品;三是開拓低碳業務和可再生能源業務,每年投資5億美元用于開展低碳業務活動。
此外,中國石化集團將“綠色企業行動計劃”作為新時代企業綠色發展的行動綱領,實施國內規模*大的全產業鏈綠色企業創建行動;南京紅太陽集團積極推進綠色工廠建設,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