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國80%以上天然橡膠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以及石油基合成橡膠的發展不可持續的問題,美歐中都在積極部署力量,爭取奪取蒲公英橡膠產業化開發的制高點。
蒲公英橡膠是從原產于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界天山山谷地帶的蒲公英橡膠草根部乳膠管組織提取出來的。現有研究數據表明,蒲公英橡膠的凝聚態結構、分子量及其分布、物理化學性質是*接近三葉橡膠的一種物質,適用于三葉天然橡膠的各種應用領域,并且生長周期較短,適種范圍廣泛。
科技部于2017年11月7日在北京啟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重點專項”項目——“新型生物基橡膠材料制備技術及應用示范”。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發內容就是蒲公英橡膠的產業化開發與示范,旨在立足本土解決我國天然橡膠的自給供應問題。
國外:基因改造和后續利用
美國卓越計劃的首席科學家Cornish教授對Taraxacum kok-saghyz(TKS)和Taraxacum brevicorniculatum(TB)2種蒲公英橡膠進行了研究,前者可以產出高質量膠乳的橡膠草,后者是具有強烈繁育活力的TKS遠緣親屬品種。將TKS中控制新霉素磷酸轉移酶的抗性基因通過基因改造編碼進入發根農桿菌,再將發根農桿菌和熒光蛋白一起接種到TB根部組織碎片中,在8周內獲得了完整的非復合轉基因植株。這種高效的轉換方法可以在短短20周時間內產生可繁育下一代的轉基因種子,*有利于橡膠草優良種質的擴繁和工廠化種苗的生產。
此外,為了降低蒲公英橡膠的提取成本,Cornish團隊還進行了副產品的開發工作。他們選取生長于俄亥俄州試驗田的蒲公英根部組織,經過烘箱干燥處理,利用機械切碎壓平獲得試驗樣品,采取多種方法對其組分進行分析。研究顯示60%的根部物質都可以被水溶解而提取出來,其中包含32%的可溶性糖和10%的蛋白質;在40%的不可水溶根部物質中,除了含有6%左右的橡膠、2%左右的樹脂、3%左右的果膠之外,其余主要是木質纖維素。這份詳細的報告表明橡膠草除了可替代巴西三葉橡膠樹的天然資源外,還可以作為開發菊糖、乙醇和蛋白質等的工業化原料。
德國明斯特大學針對野生品種的橡膠草具有含膠量低和根部組織分支多,在自然條件下難以收獲的缺點,對肥料成分和種植密度進行了分析,發現在標準肥料氮磷鉀中添加微量元素鈣和鎂,或者降低氮磷元素的用量之比,都可以增加植株的根部生物量,而密集播種(間距5~10cm)可以抑制根部分支,從而形成容易收獲的單個主根。這無疑大大會大大提高蒲公英根收獲的效率以及方便后續蒲公英橡膠的提取以及菊糖等副產品的綜合開發。
國內:基因測序及品種優選
中科院遺傳所通過PacBio單分子實時測序技術(SMRT)獨立組裝完成了橡膠草基因組譜圖。該基因組大小為1.29Gb,包含46000多個基因和大約70%的重復序列,通過非產膠植物與產膠植物之間的基因組比較研究,鑒定了橡膠草中橡膠和菊糖的合成途徑,闡述了橡膠鏈延長過程中CPT/CPTL和REF/SRPP 2個重要基因家族的進化歷程。此外還發現了橡膠草基因組中與自交衰退相關的可能候選區域。這意味著今后有可能通過基因工程獲得根部粗大、含膠量可控的新品種,將大大加速橡膠草從野生植物向經濟作物的馴化。
黑龍江省科學院也研究了栽培密度對橡膠草生長狀態和產量的影響,采用田間單因素試驗設計,以俄羅斯橡膠草的優良品系K445為試驗材料。結果表明,栽培密度為20cm×20cm,橡膠含量*大可到6%以上;當栽培密度為30cm×30cm時菊糖含量*高可達46.8%;菊糖產量與單位面積地下生物量表現出一致的對應關系,*高為64.8g/m2;當栽培密度為20cm×20cm時,單位面積產膠量*高,達到了9.4g/m2.*后得出結論栽培密度35cm×35cm適合于橡膠草的選種育種,栽培密度20cm×20cm適合于橡膠草的大面積生產。
通過上述栽培技術在黑龍江偏鹽堿荒地直播100畝,在內蒙古多倫風沙地累計生產50畝,在新疆種植60畝,積累了生產經驗,特別是在機械化播種、種子采收與收獲方面進行了
裝備技術研究。
此外,新疆農科院在新疆伊犁地區發現野生種質資源含膠量普遍達到10%以上,種群數量可觀,保證后續橡膠草經濟作物馴化有足夠遺傳資源;北京化工大學已經在實驗室貫通水基法提膠技術,橡膠純度超過90%,為后續大規模綠色工業化生產奠定基礎;南京工業大學在副產品菊糖的分離與純化也取得較好進展,試制小試裝置,菊糖純度超過95%;黑龍江基地投資1600萬元建設2萬平方米的中試基地已經完成水電氣配套設施,為100噸蒲公英橡膠水基提取裝置奠定基礎。
發展:政府引導加國際合作
在國際化合作方面,我國對俄、對美、對哈種質資源引進力度不斷加大,其中對俄一次性引進品種資源12種,并且由黑龍江科學院牽頭與,與Cornish、久邊科、妮娜等美俄3位*橡膠草科學家簽訂了協同科技創新合同,助力我國橡膠草產業技術研發。
雖然現階段大規模開發蒲公英橡膠產業存在一定的技術和市場風險,但從長遠來看,它又是國家戰略資源天然橡膠的*佳替代與補充之一,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所以實現蒲公英產業的合理開發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導,集結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堅持走獨立自主與國際交流相結合的道路。
首先在種質資源創新問題上,應該結合常規育種和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的優勢,積極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大幅提高橡膠草含膠量和生物質含量;其次針對國內土地資源緊張問題,需要政府合理規劃,充分利用荒漠沙地、河湖灘涂、鹽堿荒灘等未利用地,逐步建立符合地域環境的橡膠草培育模式;再次還要發揮“蒲公英橡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平臺優勢,推進蒲公英橡膠研究工作從基礎理論逐步轉向產業化工程技術,在企業中真正實現輪胎、墊圈、輸送帶等相關產品的開發,掌握菊糖、乙醇等副產物的配套開發技術,才可以實現蒲公英橡膠商業價值的*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