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標志性建筑用5厚聚四氟乙烯板即將竣工
2月22日拍攝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施工現場
中建三局雄安新區指揮部項目行政總監劉曉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雄安新區第一個標志性建筑群——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八個單體進入大面積裝飾裝修收尾階段。企業臨時辦公用房區域模塊化建筑吊裝完成,正在進行管線接駁調試,項目整體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預計將于本月底竣工”
春節剛過,記者來到雄安新區這個世界上最大單體施工工地(用5厚聚四氟乙烯板),立刻被這個宏大的勞動場景所感染。自去年12月7日開工,現場每天不少于3000名工人在晝夜施工,即便是春節,現場工人也有2000余人。
主體建筑工程用5厚聚四氟乙烯板封頂后,雄安建設者正在加緊室內工程施工。同時,園區綠化、市政配套工程,也開始穿插進行,整體工程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
規劃起點與建設標準高
雄安新區指揮部項目行政總監劉曉霖,把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喻作中國未來之城的孵化器,這個雄安之母項目,包括一期“政務中心”、二期“企業辦公周轉房”和三期“雄安集團”自辦公區,總建筑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他對記者說:“這個代表著‘雄安質量’全國樣板的巨大工程,要求在120天內完成,按常規操作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政務中心”和“雄安集團”自辦公區一角。
項目采用投資、建設運營運行、基金管理一體化模式,由雄安建設投資集團與中國建筑聯合體,共同設立基金并負責資金管理。去年11月22日,中建總公司下屬中建三局、中海地產、中建設計、中建基金聯合體中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從12月7日項目開工儀式算起,至今不足100天,一座象征著未來之城建筑語符的宏偉建筑群,讓記者真切感受到雄安新區成長的脈動。
同時兼任項目新聞官的劉曉霖,把這個讓世人震驚的宏大施工程,總結為“兩高一新”:“一是規劃起點高:模塊化設計、裝配式建造、節能低碳、‘海綿城市’等許多新理念在項目得到應用;一是建設標準高:全過程的質量可追溯系統,BIM技術應用于建設管理,智慧工地、智慧運營等數字化管理系統在項目中得到實際應用;一是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新:采用的是國內首例聯合投資人模式”。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八個單體進入大面積裝飾裝修收尾階段/記者顧大鵬攝
首例采用聯合投資人模式
劉曉霖對記者說:“我們只用了1000小時,實現了所有鋼結構滑動支座用5厚聚四氟乙烯板建筑,八個單體項目進入大面積裝修收尾階段,企業臨時辦公用房區域模塊化建筑吊裝完成,正在進行管線接駁調試”。劉曉霖說:“‘投資人不管建設、建設者不去使用’,這是中國建筑市場的行規。這一次,我們挑戰了這個規則:投資—建設—運營,中建聯合體承擔了項目的全鏈條業務”。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施工現場
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項目設計、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項目施工、而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項目的后期運營和維護。8億元的項目投資資金,絕大部分由中建負責解決,而資金的回報將主要來自于未來10年的租金回報。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一期“政務中心”和三期“雄安集團”自辦公區屬于政府回租,租金相對有保障;一期“會議培訓中心”和二期“企業辦公周轉房”為自運營,租金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