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我國乙烯產量增速放緩,而消費量卻保持了高速增長,供應缺口需要大量進口來彌補。不過,隨著今年底一大批煉化一體化項目陸續投產,我國乙烯以及衍生物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或將改變。
產能增速放緩
我國乙烯工業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正由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邁進,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產國。據統計,2018年國內乙烯總產能為2600萬噸左右,約占全球總產能的14%;新增產能165萬噸左右,增長率達到7%.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受宏觀經濟、成品油需求增長緩慢等因素影響,加上輕質化乙烯原料短缺,近兩年國內乙烯產量增長緩慢。據統計,2018年乙烯產量僅1841萬噸,年增長率僅為1%.
消費高速增長
盡管近兩年國內乙烯產量增速放緩,但消費量仍保持了高速增長。
據了解,近兩年國內乙烯當量消費量4200多萬噸,增長率達9%,每年都有2000多萬噸的供應缺口需要通過衍生物的方式進口,供應不足的局面一直沒能得到有效改善。
從進口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底,國內各種聚乙烯(PE)凈進口量相當于1541萬噸乙烯當量,比2017年大幅增長,增長率高達34%;乙二醇進口量相當于607萬噸乙烯當量,比2017年增長12%.
從乙烯消費結構來看,2018年PE約占62%的消費比例,環氧乙烷、乙二醇占比22%,苯乙烯占比8%.在PE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占乙烯總消費量的28%左右,首次超過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
新產能集中投放
隨著2019年底一大批煉化一體化項目的陸續投產,明年的乙烯供應將會迎來一個爆發式增長期,屆時將有效改善國內的乙烯供應,乙烯以及衍生物大量進口的局面或將改變。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內雖有大量乙烷制乙烯項目計劃上馬,然而乙烷的來源卻存在變數。從全球來看,有能力出口乙烷的只有美國,由于美國乙烷出口設施不完善,短期內難以實現大量出口。
不過,后期隨著中美之間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國內大批乙烷制乙烯項目必將迎來黃金增長期,國內乙烯下游行業也將迎來高速增長,衍生物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終將得到根本改變。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