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及今后較長一段時間,是推動現代煤化工升級示范的關鍵時期。*建議,要加快現代煤化工產業技術優化升級,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加快形成終端產品高端化、差異化發展的新局面。國內科研單位、高校及企業應聯合進行技術攻關,靜下心來做好基礎研究,下決心尋求突破,同時做好下游開發,不斷延伸產業鏈,促進現代煤化工換擋升級,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對于現代煤化工的發展,國家已經出臺相關要求。《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將深入開展產業技術升級示范作為重點任務,要求認真總結前期產業化示范經驗教訓,主動適應產業發展新趨勢和市場新要求,突破部分環節關鍵技術瓶頸,提升系統集成優化水平,推動產業技術升級。重點將開展煤制烯烴、煤制油升級示范,提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水平;有序開展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產業化示范,逐步完善工藝技術
裝備及系統配置;穩步開展煤制芳烴工程化示范,加快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此外,《煤炭深加工產業示范“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重點開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氣、低階煤分質利用、煤制化學品、煤炭和石油綜合利用等5類模式以及通用技術
裝備的升級示范,其中煤制油重點生產低硫、低烯烴、低芳烴的超清潔油品,提供國Ⅴ及以上標準油品;生產高密度、高熱值、超低凝點的軍用、航空航天等特種油品。煤制天然氣解決富煤地區能源長距離外送問題,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工業、民用、分布式能源、交通運輸提供清潔燃氣。煤制化學品生產烯烴、芳烴、含氧化合物等基礎化工原料及化學品,彌補石化原料不足,降低石化產品成本,形成與傳統石化產業互為補充、有序競爭的市場格局,促進有機化工及精細化工等產業健康發展。
與石油化工等產業深度融合,也應成為今后現代煤化工的發展方向。《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提出,應采取煤化電熱一體化、多聯產方式,大力推動現代煤化工與煤炭開采、電力、石油化工、化纖、鹽化工、冶金建材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和產業競爭力。比如利用煤化電熱一體化集成技術,建設集原油加工、發電、供熱、制氫于一體的聯合裝置。發揮現代煤化工與原油加工中間產品互為供需的優勢,開展煤炭和原油聯合加工示范。在與化纖產業融合方面,發展煤制芳烴和煤制乙二醇,推動化纖原料多元化,實施煤基化纖原料示范工程。
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啟文表示,要根據終端產品的需求選擇技術和工藝路線,并通過技術集成優化,實現煤化工與石油化工深度融合、優勢互補,改變單一產業技術路線發展模式,*大限度地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項目的抗風險能力和經濟效益。
孫啟文說,比如高溫費托合成煤間接液化與煤制芳烴(CTA)的催化反應條件非常相似,二者可以結合起來,使產品結構更加豐富,附加值更高,更有利于下游產品的開發和延伸。前者可以生產大量的直鏈烯烴及阿爾法烯烴,后者以芳烴為主,這樣就覆蓋了大宗化工基礎產品“三苯三烯”,基本滿足了化工的生產原料,繼而開發三大合成材料以及精細化學品和專用化學品,包括單純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難以獲得的下游產品,有效擴大協同效應。而且二者均不用經過甲醇合成,工藝路線縮短,能耗將大幅下降。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委員賀永德對記者說,國內科研單位、高校及企業應進行聯合技術攻關,做好基礎研究和下游產業延伸,努力開發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學品和煤基碳材料,延伸產業鏈。目前現代煤化工的產品品種仍然較少,堅持產品差異化,生產石油化工加工不了的產品,比如費托合成蠟、特種潤滑油、軍用航空煤油等更為重要。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劉延偉表示,煤制烯烴、乙二醇、甲醇、冰醋酸、丙烯及其下游產品聚碳酸酯、聚甲醛、TDI、MDI、己內酰胺、丙烯腈等產品盈利空間較大,是煤化工企業投資的方向。做好產品下游開發,提高產品檔次,才能拉動現代煤化工產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