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國防科工局在北京組織召開高分五號、六號衛星在軌投入使用儀式。這標志著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和六號兩顆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高分五號衛星是我國首顆光譜分辨率最高、定量化要求最高、探測手段最多的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該衛星由國防科工局、財政部2012年批復立項,于2018年5月9日成功發射。2019年2月22日,生態環境部組織完成衛星工程在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衛星工作穩定,星地系統工作正常、匹配良好,衛星、運載、發射、測控、地面系統均達到工程研制總要求。
高分五號衛星的發射和投入使用,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具體舉措。高分五號衛星的正式交付,將填補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污染氣體的空白,對于動態監測我國大氣中氣溶膠、細顆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的分布、變化和運輸過程,讓污染氣體無處遁形。
同時,它可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及溫室氣體減排工作提供可靠的二氧化碳、甲烷等遙感數據支撐,能夠敏銳感知其行蹤,追溯起源并預測其“旅行”軌跡,有效支撐全球變暖等熱點問題研究。此外,高分五號衛星能準確鑒別飲用水源地、重點湖庫的水質情況,及時跟蹤內陸水體藍藻、綠藻、黃藻等藻類污染物的生長變化,在葉綠素、懸浮物、透明度、水溫、藍藻水華、海冰等水環境監測方面,以及植被覆蓋、礦產開發、自然保護區等生態狀況監測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為水體保護和污染防治提供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高分五號衛星還可以通過地表的成像分析,識別地下礦物,就像有一雙“透視眼”,在礦產資源調查、地質環境調查與監測方面也能發揮重要的價值,標志著我國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能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根據我國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到2022年前,我國還將發射1顆高光譜觀測衛星,1顆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和1顆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監測衛星,共同組成天基環境綜合監測系統,均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
該系統通過多星組網,多載荷協同工作,實現監測效率和監測能力的成倍提升;同時,通過增加主動探測手段,實現主被動融合觀測,將進一步提升監測自由度和數據精度,為用戶提供更具時效、更高精度、更全維度的優質數據資源,在環境治理、國土資源勘測、氣候變化研究、防災減災、農業和林業監測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原文標題:環保要聞 | 生態環境監測又添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