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提出了綠色產業發展重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綠色產業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手段,但由于“綠色”概念較為宏觀、抽象,各部門對“綠色產業”的邊界界定不一,產業政策無法聚焦,存在“泛綠化”現象,不利于綠色產業發展。
廣義的綠色發展貫穿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但政策、資金等資源有限,客觀上要求在扶持綠色產業發展上應立足當下、厘清主次、把握關鍵,緊緊抓住現階段的“牛鼻子”,把有限的政策資源用在刀刃上。
“基于以上考慮,亟需出臺一個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產業發展階段、資源生態環境特點、各方普遍認可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劃定產業邊界,協調部門共識,凝聚政策合力。”該負責人表示,此次制定《目錄》參考了國際通行的綠色產業認定規則,以我國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污染防治攻堅重點工作和資源環境國情為重點,廣泛聽取了各部門、各地方、各行業協會的意見建議。《目錄》主要遵循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切合發展基本國情、突出相關產業先進性、助力全面綠色轉型的原則。
“既明確綠色產業相關領域,又對
裝備產品設置了較高的技術標準,推動相關產業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體現產業的先進性、*性,防止低端化、同質化傾向,引導從業者精益求精,促進行業整體升級。”該負責人舉例說,在節能電機等大部分節能
裝備制造中,都明確要求必須達到能效水平I級及以上,確保了技術指標的先進性。
《目錄》對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及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方面加以分類。此外,編制方還附錄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解釋說明》,對每個產業的內涵、主要產業形態、核心指標參數等內容加以解釋。
據悉,《目錄》將作為各地區、各部門明確綠色產業發展重點、制定綠色產業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的主要依據,統一各地方、各部門對“綠色產業”的認識,確保精準支持、聚焦重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相關部門,依托社會力量,設立綠色產業*委員會,逐步建立綠色產業認定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