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離子液體與綠色工程團隊研發的離子液體催化乙烯—合成氣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成套技術,上周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該技術開辟了MMA及下游產業發展新路徑和新空間,為我國現代煤化工的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中國科學院何鳴元院士擔任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的鑒定*組指出,該項目研究開發了乙烯—合成氣制MMA成套技術,突破了氫甲酰化、羥醛縮合、醛氧化、酯化四步催化劑及工藝開發中存在的難題,開辟了煤基合成MMA的新路線。
該項目采用煤化工下游產品乙烯、合成氣、甲醛、甲醇為原料,經四步反應生產MMA.項目組從2008年起,歷時10余年,先后攻克了氫甲酰化、羥醛縮合、醛氧化、酯化四步催化劑、分離純化及工藝集成等科技難題,形成了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他們通過離子液體絡合金屬催化體系創新及新型反應器結構設計,突破了氫甲酰化反應過程催化劑失活和夾帶的難題;采用正負離子協同強化原理,實現了溫和條件下羥醛縮合反應高轉化率和高選擇性,解決了高溫高壓、設備及運行成本高等難題。
2010年,項目組與河南能化集團簽約,共同推進新技術產業化。河南能化集團選擇其下屬的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工業性試驗,于2018年建成首套千噸級工業試驗裝置并成功實現了穩定運行,產品性能優異,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和先進性。
MMA是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光導纖維、光學鏡片、機器人等高端材料的基礎原料。中國MMA用量全球第一,對外依存度超60%,年需求增長率高于10%,是有機化工進口依存度*高的十大產品之一。
世界MMA主要生產技術是丙酮氰醇法,受HCN原料限制,且安全風險大、污染重,面臨淘汰。近年來,以石油副產異丁烯為原料生產MMA技術,在我國相繼實現產業化示范及應用,為扭轉我國MMA短缺局面帶來了新機會。我國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煤基MMA技術發展的天然優勢。乙烯—合成氣法制MMA技術的研發成功,開辟了MMA及下游產業發展新路徑和新空間,為我國現代煤化工的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同時,離子液體在該技術中的成功應用,為世界離子液體研究提供了新的應用范例,將進一步*推動離子液體綠色技術的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