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工是新材料行業重要組成部分,處于化工產業鏈中段,屬于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的行業。其行業特點是產品種類多、附加值高、用途廣、產業關聯度大等,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的諸多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各個領域。
目前美國、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化工行業精細化率保持在較高水平,超過60%。中國精細化工產品由于產業發展時間短、技術沉淀不夠等等原因,精細化率總體還不足50%,部分高科技產品進口依存度很高。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山東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欽峰《關于推廣連續流
裝備 加速精細化工綠色發展的建議》,他認為,中國的精細化工產業總體技術水平落后于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應發展國產高端化工
裝備制造業,達到研發和生產工藝的本質安全、環保和高效節能。
王欽峰提到,目前國內的精細化工產業發展面臨多個問題。
首先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其中專業裝備研發和工藝研發分離或結合不緊密,造成裝備研發得不到市場的支持,也造成了先進合成工藝得不到裝備的支持,*終工藝實驗和產業化均無法進行,裝備水平至少落后發達國家10年以上。
此外,精細化工產業尚未形成完善的創新體系、成果轉化通道和迅捷的產業化能力;新領域用產品功能低、原創性不足;產品結構不合理,主要生產低端產品,性能低、生產效率低、污染嚴重、能耗巨大;環境污染和節能減排成本加大,處理“三廢”的高成本已經成為行業自身和社會沉重的雙重負擔,還有信息化技術利用水平低等多方面問題。
王欽峰認為,裝備落后是中國精細化工行業整體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我國的精細化工生產絕大多數采用了釜式反應器進行間歇式生產,由此帶來了“安全生產壓力大、生產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能耗巨大”的嚴重的后處理問題。由于裝備的落后,國內精細化工的工藝研發也相應落后。由于安全得不到保障,環保要求也日益嚴格,具備高附加值的反應得不到開發和實驗,也就無法進行產業化。
為此,王欽峰提出五條建議:
第一,鼓勵新建、改建的精細化工項目,優先采用連續流裝備,構建智能化、模塊化的生產成撬、車間乃至工廠,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發展潔凈、高效工藝,即自動連續多步組合的工藝鏈,創新一體化產品鏈和產業鏈。
第二,依托領域內具備核心裝備研制和規模生產的企業、具備核心工藝開發能力的企業、科研院所和活力強的行業企業,組建產業聯合體,共同開展產品研發、設計制造、試驗檢測、應用示范、標準制定等業務,或者鼓勵業內*企業牽頭建設裝備、工藝以及產業化三方融合的雙創園區,開創精細化工的中國模式。
第三,因為連續流化工裝備的開發和研制集成了化學反應科學、流體科學、熱力工程科學、智能控制科學、機械設計與制造科學等五大學科,涉及到安全、環保、能耗、效率和品質等五大方面,屬于典型的高新技術領域,因此其設計、制造和應用需要生產者具備很高的綜合性的單項研發和系統集成能力,一般生產者難于從根本上掌握其中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為保障新興技術領域健康發展,為保護社會公眾的公共利益,為避免使用者使用不良產品,連續流精細化工裝備需要和壓力容器產品一樣,設立市場準入制度,推行一產品一合格證制度,需要由相關部門共同設立頒發機構和相關事項流程。
第四,鼓勵客戶數量*多的裝備企業牽頭參與或制定各類先進安全標準,對高危化學反應企業強制采用本質安全裝備,減少安全隱患。
第五,需要制定鼓勵行業發展的激勵措施,對于生產研制和應用連續流精細化工裝備的兩類企事業單位,由環保部門、安全應急部門、科技部門、工信部門、發改部門等出具聯合認定的精細化工裝備研制標桿企業和連續流裝備應用示范企業,給予供給和使用兩方以合理的減稅幅度或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