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從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獲悉,來自江蘇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亨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向大會提交了題為《推動高科技精細化工產業的持續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介紹說,精細化工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業,是世界化工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也是化工行業競爭的焦點。精細化工產業技術專一性強、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值高,是21世紀的高新技術產業,也是化工行業*具活力的領域。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都跟精細化工有關。如芯片光刻膠、集成電器高純試劑、生物醫藥、碳纖維、石墨稀、隱形材料、特種涂料、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等。美國的阿波羅宇宙飛船著陸用發動機的燃燒室就是采用這些復合材料制造的。大型波音型客機所用的蜂窩結構以及玻璃鋼和金屬蒙面結構也都離不開膠黏劑等等。
然而,崔根良指出,但精細化工同整個化工行業一樣,也面臨著三廢排放與整治的行業共性問題。
“精細化工絕大多數是中小化工企業,產值小、利稅少,地方政府往往不重視,而這些中小化工企業都會涉及污染排放,部分政府官員把這類企業視為經濟發展的‘負能量’,對這些企業‘有病沒病都給吃藥’,采取限產限排、‘一刀切’關停,甚至把關停化工企業數量當政績目標來追求,而不是指導這些企業如何整改,推動其排放達標,造成成千上萬中小化工企業停產、限產、關停、查封,使我國高科技精細化工產業面臨崩盤危險,如大化工企業一旦精細化工產品供應短缺,不但危及我國十幾萬億大石化產業停產,嚴重到危及中國經濟的安全,更影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影響到國計民生的穩定和國家戰略安全。”崔根良代表在上述《建議》中分析說,“殊不知,當前中國很多領域高端精細化學品還依賴于進口,中國每年需從海外進口近50億美元的精細化學品,由于近兩年全國關閉了數千家精細化工企業,導致國內外多種精細化學品、化工原料價格的數倍上張(如苯酚已暴漲99倍)。如被稱為‘精細化工皇冠上的明珠’的電子化學品,無論在航空航天、軍事
裝備,還是在計算機、太陽能電池上都會用到,國內高端電子化學品自給率還不到30%,70%以上只能從德國、日本進口。”
在崔根良看來,“精細化工在國計民生、經濟發展領域發揮著不可或缺、難以替代的作用。我們要正確認識、正確對待精細化工,理性面對問題、理性思考這個產業的發展,而不是一味靠關停、禁止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如一些地方一方面高舉高科技產業發展大旗,另一方面又在關停打壓作為高科技產業的精細化工,暴露了一些官員對真正高科技產業知之甚少,用簡單、粗暴的冷漠執法來解決高科技精細化工企業污染問題,可以說是一種短視行為。高科技精細化工產業何去何從,已引起社會各界和化工產業界的高度關注。”
為推動高科技精細化工產業的科學管理和持續發展,崔根良代表在上述《建議》中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國家要重視高科技精細化工產業的發展,加大支持力度。
精細化工是現代高科技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世界化學工業發展的戰略重點,全球精細化工行業市場化程度高、競爭非常激烈。雖然國家“863”計劃、國家“火炬”計劃等項目對精細化工行業給予了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的發展。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目前整體技術水平仍然偏低,精細化工行業的核心技術與國際*還存在很大差距,高性能、功能化和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嚴重依賴進口,不僅制約了精細化工及整個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大大制約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與發展,也影響我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建議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強化對精細化工行業的產業規劃,加大對精細化工產業的戰略性支持,推動精細化工產業從技術研發、設備升級、環保扶持等方面走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是樹立整改與發展并重的理念,糾正以關停為目標的簡單做法。
環保治理是個系統性工程、長遠之計,是中國發展中的問題,必須通過發展來解決,決非一朝一夕之事。環境整治不能搞一刀切,要給相關企業留出必要的政策適應調整期,既要治表更要治本,要系統化、循序漸進推進,確保環境監管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過去幾十年間,我國一向重發展輕治理,環境問題已耽擱幾十年,不少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發展,留下的后遺癥積重難返,期望短時期解決不太現實。環境整治既要滿足民生需要也要兼顧持續發展,必須統籌好停業失業與發展就業,與行業產業生態建設的關系。
三是分類施策,明確排放標準,實施限期整改。
精細化工產品種類數量眾多(全世界有10萬多種,我國現有3萬多種),中小化工企業對各類精細化學品環保整改要求及排放標準等規范細節不了解,一出問題就要讓他們關停,整改的機會都沒有。事實上他們愿意配合政府環保部門去整改,他們內心也想整改,但缺乏環保部門的引導指導,對如何整改能達標更是知之甚少。環保部門應對各類中小化工企業進一步明確排放標準,分類管理、分類指導,對有污染的首先讓他們限期整改,幫助他們通過整改實現排放達標,整改方可生產,整改不合格的不予生產,嚴重違法的依法關停。建議:特別在化工產業園內的化工企業以整改為主,化工園外企業,以搬遷調整為主,低端粗放、沒有資金技術力量整改的企業,只能強制關閉。
四是加強對環保治理的規范指導。
環保治理涉及面廣,專業性強,針對環保治理過程缺少必要的咨詢與指導,迫切需要建立相關的專業咨詢指導機構,幫助中小化工企業進行綜合業務培訓,制定環保整治的整體指導方案,及時解答各類中小企業提出的各類環保問題,通過社會專業機構的廣泛參與,推動中國環保治理體系的變革與發展,整體提升行業的排放合格率,*終達到環保要求,實現高科技精細化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