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增值稅改革,將
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如此干脆利落的減稅降費政策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為中國
制造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利好消息遠遠不止這些。
“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擴大至全部制造業領域。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推動標準與國際*對接,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制造、中國服務?!痹诮衲甑恼ぷ鲌蟾嬷校@些有溫度、有力量的話語隨處可見。
回眸2018年,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高技術產業、
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加快;我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并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實體經濟活力不斷釋放,制造業投資增速明顯回升,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得到強化。
為鞏固與延續這一趨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挑戰多,要求高,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尤其是要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其中,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極為關鍵的一環。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制造業”一詞被多次提及。此外,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有多處精準針對制造業提出了明確主張。
為了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報告提出,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
為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報告特別提到,將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清理電價附加收費,降低制造業用電成本,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
在減稅降費方面,除了之前提到的降低增值稅稅率,國家還將抓好年初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大幅度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并確保減稅降費落實到位。
在不斷優化環境、讓制造業企業減少壓力、輕裝上陣的同時,我國還堅持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積極發揮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巨大等綜合優勢,改革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大力培育專業精神,促進制造業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同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將在以下方面發力,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
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等。
此外,為了強基固本,我國還將多層面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擴大國際創新合作。全面加強
知識產權保護,健全
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促進發明創造和轉化運用。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員,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
“要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決不能讓改革政策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國家將重落地,抓實效,通過一系列措施為制造業發展帶來良好預期,助推中國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