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業多方承壓“痛”中尋“機”
作者: 2019年03月05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受國家農業輪作休耕、種植結構調整、化肥減量增效及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政策影響,盡管化肥總產量仍將繼續下滑,但業界人士認為,隨著農業需求和產業政策的變化和調整,化肥行業須“痛”中尋“機”,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受國家農業輪作休耕、種植結構調整、化肥減量增效及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政策影響,盡管化肥總產量仍將繼續下滑,但業界人士認為,隨著農業需求和產業政策的變化和調整,化肥行業須“痛”中尋“機”,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不斷淘汰落后產能,著力化解需求和投資市場疲軟矛盾,實現轉型升級發展。這是中國化工報記者從2月27~28日于武漢舉辦的百川資訊2019(第六屆)國際化肥產業鏈研討會上了解到的信息。
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和環境治理的升級,尿素有效產能逐年減少,國內過剩程度得到進一步緩解。據瀘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營銷副總監、瀘天化農業公司總經理周天長介紹,2018年,中國尿素產能7500萬噸,在2016年達到峰值后逐年下降。尿素企業93家,其中*小產能15萬噸,*大產能企業產能300萬噸。據統計,2018年落后產能繼續退出或者進入無效狀態,無效產能1040萬噸,退出產能175萬噸。
“受成本增加、出口低迷等因素影響,2018年全國尿素開工率大部分時間在55~65%之間波動,天然氣供應緊張以及安全環保政策對開工率影響較大。今年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全年尿素價格波動會小于去年,淡旺季會更加明顯。”江蘇靈谷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燕玉說,一是農業需求繼續減少,工業需求仍將增加,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二是煤炭供應將保持相對寬松穩定,但天然氣的供需缺口仍在;三是安全環保對化肥行業產生較大影響,今年環保力度不會減弱。
據百川資訊統計,2018年全國磷肥產能為4090萬噸,退出產能195萬噸。“從磷肥產能變化情況來看,自2016年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執行以來,國內磷肥產能不斷減少,產能集中度在不斷增加,但國際磷肥產能增加量明顯;就全球情況來看,全球磷肥供應量依然處于過剩狀態,但東南亞和南美由于磷資源相對匱乏,磷肥價格仍有競爭空間。”百川資訊磷肥分析師張瑜說,在原料和環保雙重刺激下,國內磷肥市場雖有上揚趨勢,但農產品市場需求不濟,磷肥價格仍會以震蕩調整為主。
興發集團礦產品銷售公司總經理羅鵬認為,今年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第二輪的中央環保督查,此次督查預計歷時4年。“今年磷礦開采總量控制計劃維持去年的1000萬噸不變,國內磷礦石供需狀況從一個較長周期來看始終是動態平衡的,今年磷礦石行情會根據下游終端肥料市場的表現小幅振蕩,整體來看將繼續維持在近年來的較高水平。”羅鵬說。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近十年中國糧食產量總體呈現上漲的趨勢,帶動鉀肥整體需求增長。中化農業基礎肥事業部鉀肥部副總經理王棟認為,平衡施肥、土地流轉及高端肥料使用、人口增長、收入水平提升將拉動鉀肥需求,未來中國鉀肥市場需求有一定增長空間。未來中國仍舊是國際鉀肥需求重要市場,隨著國內鉀肥產量逐漸趨于穩定,進口將仍是中國需求的重要組成。
會議認為,復合肥雖去產能化初見成效,但供應量遠高于需求量,廠商競爭激烈,而原材料不斷攀升,廠家利潤微薄,復合肥漲價已成必然,但下游抵觸心理強烈,復合肥漲幅有限。自2015年以來,全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每年下降約130萬噸左右,單質肥(氮肥、磷肥、鉀肥)施用量逐年下滑,而復合肥的施用量逐年增加,反映出當前化肥使用量已經呈現負增長態勢,且農戶對化肥產品的選擇逐步傾向于復合肥等新型肥料。
如何從“陣痛”中尋找商機?與會*表示,我國傳統化肥工業是以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為材料,同時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水資源,屬于典型高能耗行業,而新型肥料是減少肥料資源消耗的重要途徑之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的要求,未來有機肥有較大發展空間,傳統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將進一步被壓縮,特別是在發展節水農業的同時,化肥行業應與時俱進,不斷推出適合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新型水溶肥產品。同時,國際肥料消費也正向高濃度、復合化、液體化、緩釋化方向發展。許燕玉指出,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堅持專業化、技術化、綠色化,持續創新,既是靈谷化工的發展道路,也是中國化肥提升競爭能力的發展方向之一。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