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不振 下游去庫存化
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世界各大化企紛紛對外公布上年第四季度或全年財務情況。總體來說,受到2018年全球市場不振的影響,各大企業利潤普遍不及預期。而對于2019年的第一季度,下游市場的去庫存化又在擠壓化工企業的市場收入,企業普遍不太看好。
低迷成為關鍵詞。多數企業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不及預期。巴斯夫2018年銷售額小幅增長,主要是由于化學品業務貢獻減少。去年銷售額627億歐元,同比上升2%.陶氏杜邦1月31日發布財報稱,公司2018財年年報歸屬于普通股東凈利潤為38.44億美元,同比增長163.29%;營業收入為859.77億美元,同比上漲37.6%.該公司第四季度凈營收為201億美元,與上年同期持平,不及預期。阿克蘇諾貝爾則宣布,該公司第四季度銷量下降7%(若中國市場不列入計算,銷量下降2%)。全年營業收入為7.98億歐元,比2017年下降11.9%,銷售額下降4%.利安德巴賽爾2018年銷售額同比大漲13.1%,但全年EBITDA卻下降3.8%.
也有營收增長的企業。科萊恩宣布,該公司2018年全年銷售額為66.23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了5%,所有業務領域都有增長。EBITDA增長了5%,達到了11.18億瑞士法郎,盈利能力的提升歸功于護理化學品、催化劑和塑料及涂料的積極貢獻。液化空氣營業收入為210.11億歐元,同比增長6.1%,高于公司計劃目標。
化企的低迷來自于整個經濟環境的低迷。全球
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中國和歐洲經濟疲軟,并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2018年,中國和歐洲
制造業增速不斷下行,PMI都來到近幾年的低位。經濟的相對低迷,既影響了企業2018年的業績,也在2019年構成具有挑戰性的宏觀環境。
除了低迷外,去庫存化是跨國公司近一段時間的另一個主要主題。由于下游市場低迷,下游企業庫存增多,需要去庫存調整。這一持續過程可能會在第一季度甚至更長時間內沖擊跨國公司的盈利。
去年末,去庫存化顯然是普遍現象。當時,因為原油價格在2018年第四季度暴跌40%,而化工產品和塑料產品的買家往往會在價格下跌的預期下觀望。第四季度化工企業的利潤同比大幅下滑。陶氏化學首席執行官吉姆。菲特林指出,隨著油價在2018年底時再次暴跌,去年12月份*后兩周出口市場相當平靜,導致美國聚乙烯(PE)庫存增加。他預計,春節過后,需求方面應該會受到拉動,化工市場的銷售量和利潤率將回升。
不過,陶氏杜邦的首席執行官Ed Breen預測,下游行業的去庫存趨勢將在未來幾個月得到糾正,這樣,市場恢復正常要等到下半年。陶氏杜邦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整體銷售額將同比下降約4%~6%,EBITDA將下降近11%~13%.
利安德巴賽爾公司執行長鮑勃。帕特爾對前景更為樂觀。他表示,在原油價格暴跌40%引起的2018年第四季度去庫存行動導致PE購買活動暫停之后,市場正在恢復正常。“我們從客戶那里聽到的是,需求的季節性上升應該是可以預期的。由于石油價格下跌導致庫存減少,我們認為當前下游行業的庫存相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