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從湖北省宜昌市金融辦獲悉,該市積極為關閉、改造、搬遷或轉產的化工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化解了企業“關改搬轉”轉型升級中的債務風險問題。
宜昌磷礦儲備豐富,沿江化工企業密布,臨江化工產業曾是該市產業支柱之一。
作為維護長江流域水環境安全、承擔流域環境調節功能的重要樞紐,2016年以來,宜昌市關閉、改造、搬遷或轉產化工企業共計52家,2019年還將繼續“關改搬轉”40家。到2020年底,全市原有沿長江1公里內的134家化工企業將全部“清零”。
在破解“化工圍江”陣痛中,宜昌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積極為企業化解“關改搬轉”轉型升級中的債務風險問題。
擁有近50公里長江岸線的宜都市是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的主戰場。該市投入120億元,形成“一企一策”方案,關停企業4家、轉產1家、搬遷入園11家,已入園企業就地改造升級。
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宜都出臺《深化工業技改三年行動方案》,每年拿出3000萬元獎勵資金,確保3年內所有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完成技改升級。
此外,湖北銀行為東陽光集團、湖北鄂中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宜都市友源實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優質化工企業發放貸款達到6億元,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
位于宜都下游的枝江,域內江段102公里。得益于豐富的水資源與相對低廉的水運成本,數十年來,枝江陸續布局了22家化工企業。
受資金困難及舊有思想觀念等制約,一些企業尤其是經營能力一般的中小型企業,并不愿意搬遷。為此,枝江市搭建“銀政企”平臺,加強對企業發展的資金扶持力度,擴大銀行業務覆蓋面,解除了企業資金方面的后顧之憂,企業也實現了從“政府要求轉”到“自己主動轉”的轉變。
宜都和枝江都只是縮影。宜昌各地都制定了“一企一策”的工作方案,積極為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宜昌市政府制定出臺《宜昌市深化工業技術改造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關于金融支持工業技改的指導意見》,宜昌市本級財政設立1億元技改扶持專項基金,設立30億元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用于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重點支持中心城區工業企業實施的“兩化”深度融合、產品升級改造、產業轉型升級、設備更新改造等技術改造項目。
2018年底,宜昌市發布“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分工方案”和項目庫,涉及53個重大事項、6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700.3億元。其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被列為重大事項,包括持續推進實施“千企千億”技改工程,推進傳統
制造業設備更新改造等。
宜昌市發改委主任郭康新介紹,該市分類整治10多個化工園,2018年設立10億元引導資金、5億元搬遷入園專項資金,實施2400億元工業技改3年行動計劃,引導支持化工企業加快向綠色化、集聚化、循環化、精細化、高端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