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動力煤或止跌企穩 全年價格中樞將下移

作者: 2019年02月15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春季基建補短板項目紛紛開工,疊加陜西民營煤礦復產緩慢,進口煤延續平控政策,動力煤期貨止跌企穩的概率在不斷增大。不過,新年度國內動力煤優質供給將繼續增加,而需求增長前景不容樂觀,故全年的價格運行中樞下移
春季基建補短板項目紛紛開工,疊加陜西民營煤礦復產緩慢,進口煤延續平控政策,動力煤期貨止跌企穩的概率在不斷增大。不過,新年度國內動力煤優質供給將繼續增加,而需求增長前景不容樂觀,故全年的價格運行中樞下移概率較大。

  原煤產量連續第二年增長

  據國家煤炭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原煤產量完成35.46億噸,同比增長5.2%,增速較2017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在全國25個產煤省份中,8個省份產量過億噸,按照產量由大至小依次是內蒙古、山西、陜西、新疆、貴州、山東、安徽、河南,排序與2017年相同。

  我國煤炭生產的地理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產量進一步向主產區集中,排名前5位的產煤省份產量全部增長;二是產煤小省加速退出,全年產量不足1000萬噸的省份為6個,比上年增加1個(福建省);三是煤炭產量分化明顯,產煤大省產量多數增長,產煤小省產量多數下降。

  此外,我國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也在持續推進,促使行業內龍頭煤企產量占比進一步提高。2018年全國大型煤炭企業原煤產量完成26.1億噸,同比增加8877.5萬噸,上漲3.5%;煤炭銷量完成26.5億噸,同比增加15970萬噸,增長6.4%。原煤產量過億噸的煤炭集團達到7家,分別為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兗礦集團、陜煤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同煤集團、山西焦煤集團,比2017年增加1家(山西焦煤集團);2018年七大集團產量合計為14.05億噸,合計增產1億噸,對全國原煤產量增長幅度的貢獻率幾乎是100%。

  展望2019年,我國原煤產量有望繼續保持增長。在“十三五”煤炭行業8億噸煤炭去產能目標基本完成后,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已經進入“不斷提高煤炭供給體系質量”的新階段,2019年市場將更加關注優質新增產能的釋放。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預測, 2019年將新增煤炭資源1億噸左右,鐵路運力將進一步增加;與此同時,隨著煤礦安全生產設施不斷完善、環保措施逐步到位,煤炭有效供給質量將不斷提升。

  陜西榆林煤價或繼續上漲

  春節前,受終端需求走弱影響,產地煤價和港口煤價走勢分化,尤其是陜西榆林與環渤海港口動力煤價差倒掛程度加劇。截至2月1日,陜西榆林地區5500大卡動力末煤現貨價格繼續上漲至497元/噸,內蒙古鄂爾多斯5500大卡動力末煤現貨價格持穩于367元/噸,而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末煤現貨價格回落至582元/噸。除非節后動力煤消費復蘇節奏超預期,港口動力煤價格才可能補漲來修復與產地之間的價差。

  1月29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通報了李家溝煤礦“1·12”重大煤塵爆炸事故初步調查結果,事故暴露出的主要問題包括違規承包、違規連采、盲目掘進、未嚴格執行安全制度、安全培訓流于形式、下井工人缺乏基本安全常識等。國務院安委會決定對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百吉礦業公司李家溝煤礦“1·12”重大煤塵爆炸事故查處實行掛牌督辦。加之3月初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預計春節過后陜西民營煤礦復產概率較小,當地煤炭供應緊張的局面或持續。

  短期內安全制度或技術水平落后的煤礦因事故而關停,將導致局部地區煤炭供應不足,但是中長期看,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新增的露天煤礦或擁有自動化、智能化等先進開采技術的優質產能將逐漸填補缺口,所謂優質煤炭產能就是安全清潔高效穩定的供給能力,未來煤炭產能質量的整體提升有助于我國煤炭產量的穩定增長。

  煤炭企業經濟效益持續改善

  煤炭開采,尤其是井工礦的開采作業,歷來是安全系數偏低的工作。煤炭產量的節節攀升往往伴隨著礦難事故的集中多發,而背后的驅動力則來自于煤炭開采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的改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2888.2億元,同比增長5.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660.3億元,同比增長5.5%;營業成本17545.2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主營業務成本15721.4億元,同比增長5.7%。截至2018年12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銷售利潤率升至12.75%,資產負債率降至65.66%。

  根據汾渭能源的調研,2018年12月全國動力煤樣本礦區盈利比例為76.7%,動力煤平均原煤完全成本為209元/噸;山西大同礦區因自身發熱量較高及大秦線便利的運輸條件成為成本*低的礦區,到達環渤海港成本0.072元/大卡;新疆準格爾礦區煤炭發熱量*低,加上運輸成本較高,成為成本*高的礦區,到港成本為0.096元/大卡。以當前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盤面價格計算,噸煤生產利潤在61—193元。穩定的盈利是煤企主動提高開工率的基礎,從而保證優質煤炭產能不斷轉變為產量。

  市場對進口煤政策較敏感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累計進口煤炭2.8億噸,同比增長3.9%;累計出口493萬噸,同比下降39%。受平控政策制約,2018年8月以來國內進口煤數量連續大幅回落,尤其是在歷年的進口高峰期12月,煤炭進口量卻銳減至1023萬噸,同比下降54.7%。

  新年度開啟后,市場開始對短期進口煤供應存增長預期,不料春節前一則中國政府對包括鲅魚圈、丹東港和大連港在內的幾個東北部港口實行煉焦煤進口限制的消息再度激起市場擔憂情緒。盡管這則消息的真偽尚待核實,而且對動力煤進口市場影響甚微,但是已有前車之鑒的動力煤市場參與者擔心未來會有進一步針對動力煤進口的限制措施。

  作為富煤國家,我國缺乏鼓勵煤炭進口的“土壤”,尤其是對儲量較為豐富的動力煤。直到2009年,因經濟高速增長、內貿煤運輸通道建設緩慢、進口煤價格低廉等因素,我國才成為煤炭凈進口國,但之后煤炭進口量快速攀升,而且動力煤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比重大幅增長。

  在2013—2015年國內煤價持續下跌時期,為幫助國內煤炭行業脫困,政府層面開始通過加強進口商品煤質量管理、恢復煤炭進口關稅等舉措控制煤炭進口,大型煤企也有意主動縮小與進口煤的價差來削弱下游用煤企業的進口積極性。供給側改革實施以來,政府層面對進口煤的限制變得更為緊迫和嚴格。畢竟作為煤炭供應重要來源的進口煤,如果數量過度增長,那么煤炭行業去產能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展望2019年,我國將進口煤總量控制在2.7億噸以內或是大概率事件。在國內煤炭運輸能力仍有一定缺口的當下,沿海地區煤電企業對進口煤尚有剛需,因此進口煤限制政策可能成為煤價階段性上漲的導火索,但謹防市場過度炒作。

  節后復工潮有望拉動需求

  春節前夕,北方港口動力煤現貨價格與沿海煤炭運價均弱勢下跌,與產地煤價的上漲背道而馳,主要原因就是下游煤炭需求低迷。一方面是宏觀經濟和季節因素導致日均耗煤量呈現可預見性的斷崖式下滑,另一方面是電廠煤炭庫存相對充裕,補庫意愿低。截至2月3日,沿海六大發電集團電廠合計日均耗煤量降至38.79萬噸,為近年來同期偏低日耗水平;煤炭庫存增至1641.68萬噸,為2013年春節以來同期*高庫存水平,庫存可用天數高達42天以上。

  正月十五過后,隨著工業企業陸續復工,短期內動力煤下游需求有望明顯提升,這是季節性規律,關注重點在于需求回升幅度與往年同期和市場預期的對比。基于近期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再結合節前螺紋鋼、鐵礦石期貨因補庫需求推動的上漲行情,我們判斷今年春季的開工情況將好于往年。不過,因為下游電企及港口的煤炭庫存都較為充裕,沿海動力煤市場將先經歷一個去庫存過程,之后再看是否出現一輪主動補庫行情。

  展望中長期動力煤需求,首先是宏觀經濟。2018年國內工業生產和經濟下行,宏觀經濟風險逐漸暴露,因此穩增長防風險的政策開始發力。2019年將是觀察這些政策傳導效果的重要窗口,包括3月1日前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也將對全年的經濟形勢產生重要影響。

  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8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增速較2017年提高1.9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高增速;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9.8%、9.0%、8.0%和7.3%,增速逐季回落,與經濟放緩趨勢相吻合,但總體處于較高水平。中電聯綜合考慮國際國內形勢、產業運行和地方發展等,以及2018年高基數影響,預計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將平穩回落,在平水年、沒有大范圍極端氣溫影響的情況下,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5.5%左右。

  其次電力生產結構也將對動力煤需求產生長遠影響。為認真履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我國政府一直致力于綠色低碳發展。2018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6.9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4%。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量2.1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1%,占總發電量的比重為30.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尤其是太陽能、風電和核電的增速較快。預計2019年發電裝機綠色轉型將持續推進。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短期內動力煤需求趨于恢復,將加快中下游去庫存進度,后市港口動力煤價格有望止跌企穩,動力煤期貨盤面氛圍或轉向偏多,但價格上漲幅度有限。2019年全年動力煤市場供應偏寬松,價格中樞將有所下移。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