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穩中趨緩
2019年,受經濟放緩、結構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消費品工業在生產、出口方面,形勢不容樂觀,但隨著一系列擴內需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內需增長有望企穩回升,消費品工業總體將呈現穩中趨緩的態勢。
在生產方面,中國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消費品工業生產增速將在現有基礎上出現小幅下滑。一是結構調整陣痛尚未消退,面對日益加劇的轉型升級壓力、資源環境約束壓力、成本壓力,中小消費品企業生產運營將受到較大影響。二是部分行業去庫存壓力加大,影響2019年產能釋放。2018年1~9月,造紙及紙制品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家用電器制造業等庫存增速均高出工業平均水平。
在內需方面,國家各類擴內需政策的深入貫徹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內需回暖。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通過壯大消費新增長點、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等措施,從供需兩端發力擴大消費需求。二是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陸續出臺,企業家信心有所提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回升。三是國家鼓勵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高端產品供給不斷增加,有助于拓展消費人群,促進消費回流。
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仍是主線
2019年,消費品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仍是主線,但是還面臨著三個問題:一是“新常態”下轉型陣痛持續,行業發展不容樂觀。2019年,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的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仍是主線,由此帶來的挑戰不可避免。二是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中高端購買力外流。目前,我國消費品的整體供給量雖躍居世界第一,但中高端優質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水平不高。三是研發創新動力不足,知識產權問題突出。我國部分消費品工業領域企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研發投入明顯不足,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開發應用能力薄弱,一些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承受創新風險的能力有待提高。
針對以上問題,2019年消費品工業在提質升級大趨勢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不斷加快轉型升級。
加大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創新中小企業貸款融資政策,加快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二是持續深入推進造紙、制革、印染、化纖、鉛蓄電池等環境敏感型企業節能減排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支持和引導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大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三是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不斷提振內需,鼓勵發展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四是持續強化與周邊國家間自貿區建設,發展與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多邊貿易關系,結合我國消費品工業發展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貿易規則,擴大進出口貿易。
推進產品和服務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大對中高端制造業企業科技創新的扶持,鼓勵研發生產具有功能性和高附加值的多元化產品,并通過減稅降費,降低中高端制造業企業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價格優勢。二是引導國內制造企業參照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大幅度提升中高端產品占比,推動內銷與出口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三是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多部門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健全“違規企業黑名單”制度,嚴懲失信的生產經營者,倒逼國內生產經營者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健全產品召回、退市及應急處理制度,營造良性發展的市場環境。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培育發展新動能。一是加快推進創新中心建設。推進醫藥高端制劑與綠色制藥創新中心建設,推動食品安全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家電、服裝等行業智能制造創新戰略聯盟發展。二是加快醫藥及醫療器械、健康食品、智能家電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加強原研藥、首仿藥、中藥、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推進食品物性修飾技術、食品生物技術、新型食品制造技術等前沿技術及食品制造、質量安全、營養健康等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三是探索商業模式創新。引導消費品工業領域企業探索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等商業模式的創新。支持企業通過互聯網獲取大數據,加快重點消費品行業生產模式向定制化、精準化方向轉型。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品牌競爭力。一是加大對企業品牌和商標的保護力度,完善跨部門、跨區域聯合執法機制和建立快速維權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偽造、變造或未經許可的使用企業品牌和商標等侵權違法行為,及時保護企業權益。二是提高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水平,有效降低知識產權維權成本。三是引導企業貫徹知識產權管理規范、體系,鼓勵企業組建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和海外維權聯盟,不斷提高我國消費品工業領域企業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品牌保護水平。四是鼓勵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進行專利布局,充分運用知識產權運營和知識產權金融等促進手段,進一步挖掘和提升知識產權核心價值,鞏固和提高我國消費品工業領域產品品牌競爭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