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金屬產業始終是不折不扣的節能環保產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最近指出,中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總體質量和效益不高,新的發展動能集聚不足,生態環境要求日益嚴格,產業綠色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國際產能合作、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擴大應用等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陳全訓表示,禁止“洋垃圾”進口政策出臺、固廢進口標準提高、固廢法修訂征求意見、排污許可證制度實施、環保督查深入推進,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更加需要溝通交流和協調自律。
產業前景向好
陳全訓指出,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2018年,中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積極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資源、市場、技術、
裝備等方面的優勢,在環保提升、技術研發、
裝備自動化、國際產能合作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有力促進了中國再生金屬產業發展,為全球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據了解,2018年,國內再生金屬原料回收量同比穩步增長,企業投資意愿進一步增強,一方面“原生+再生”的企業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從傳統的“原料進口+產品輸出”轉向“投資+貿易”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進口政策變化,進口審批量驟減,大量企業因原料不足減產甚至停產,企業轉型壓力較大。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吉位認為,中國再生金屬產業在2018年發生了很多變化,經歷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情,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但是,從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到守護綠水青山、推動綠色發展,“再生”的價值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各國民眾的支持,堅信中國再生金屬產業的前景向好、大有可為。
王吉位介紹,目前,中國再生金屬產業面臨以下形勢:一是再生金屬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二是有色金屬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推動再生金屬比例不斷提高;三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藍天保衛戰為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對再生金屬企業的環保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四是產業綠色化協同化日益加強;五是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推進;六是貿易摩擦對再生金屬產業造成負面影響。
根據國際再生金屬產業格局變化判斷,中國企業更深融入國際市場。目前中國仍然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制造業大國,有色金屬消費量全球第一,資源全球配置、資源利用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市場對再生金屬原料的需求不僅沒有變少而是更多,產業轉型升級,先進技術設備需求大。不斷提高的環保要求,衍生出對先進技術裝備的巨大需求,預計今后幾年,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技術裝備領域的巨大需求將轉化成更多的務實合作。
國外企業加快進入我國市場。大多數發達國家再生金屬企業和設備企業對我國市場普遍看好,認為目前是進入的窗口期,特別是中國市場整合帶來的機遇和空間激發了國外企業進入中國的信心和行動,有望帶動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從而進一步提升全球再生金屬產業發展質量。
東南亞和南亞市場增長迅速。去年以來,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的廢金屬快速增長,但這些國家的處理能力有限,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的管理部門一時陷入糾結,各國正在制定或修訂進口管理政策,使其更加適應本國的發展階段。
機遇與挑戰并存
王吉位認為,當前,中國再生金屬產業面臨機遇和挑戰。機遇方面,全球范圍內再生金屬比例上升是巨大利好。中國市場需求還在持續釋放,需要引進更好的企業、更好的技術,包括原料智能化識別分選、廢金屬保級利用和直接利用技術、灰渣綜合利用技術、節能技術、環保技術及智能化管理系統。綠色“一帶一路”加速建設,例如,中國建設銀行已制定了綠色項目的標準,將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污染防治、節能低碳園區建設等領域確定為綠色信貸未來重點發展方向,助力企業抓緊綠色投資機遇,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
挑戰方面,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在同步上升,多邊貿易談判舉步維艱,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國際貿易形勢負面影響突出,貿易摩擦導致全球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完整性受到破壞,跨國企業生產布局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國際產能合作存在短板,例如,合作機制、溝通渠道有待加強,東南亞國家在產業環境、勞工、港口驗放、裝備等方面基礎保障不足,合作落地并取得成效需各方助力。環保壓力持續增加,按照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區域2019年底前要完成“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全面整治,預計執行特別排放限值的區域會進一步擴大,對再生金屬企業生產經營產生影響。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預測,2019年中國再生金屬產業將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總體保持穩定。隨著新建項目產能逐步釋放,預計2019年再生金屬主要品種產量與2018年相比會有穩定增長。二是原料進口政策有望明朗。2019年開始廢五金、廢電機、廢電線電纜等將禁止進口,可直接利用的再生銅鋁及其合金原料能否進口,包括進口標準及海關商檢的配套措施有望在2019年制定發布。三是國內回收局部改善。隨著大型企業參與國內廢五金、廢電線電纜、廢電機的回收,同時廢鉛蓄電池和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提速,預計將對特定區域特定品種的回收格局產生積極影響。四是科技成為國際合作新亮點。國內外企業依托鋁灰渣綜合利用項目正在探索科技合作機制和商業模式,預計2019年落地。中國再生金屬企業與國外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的對接合作有望成為新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