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8日召開的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有41項涉化成果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這些成果涵蓋了油氣、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代表了全行業最高科研水平。
為使讀者更全面地了解這些獲獎項目,本版從今日起開設《國家科技獎成果展示》欄目,介紹部分獲獎成果。
我國凹凸棒石儲量在全球名列第一。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歷經10年的持續技術攻關,將普通的凹凸棒石變身為珍貴的納米材料,大幅提升其經濟價值,顯著增強了我國凹凸棒石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1月8日召開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蘭化所完成的基于濕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成果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凹凸棒石是一種含水富鎂的鋁硅酸鹽礦物,具有棒狀晶體結構,同時也是一種天然的一維納米材料,作為基礎材料廣泛用于化工、建材、環保和功能材料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據統計,國內凹凸棒石的儲備量在全球名列第一,已探明儲量超過世界總量的50%,安徽、甘肅等地凹凸棒石的儲量尤為豐富。但我國凹凸棒石資源以紅色、伴生礦組成復雜的低品位礦居多,同時棒晶呈束狀聚集,利用傳統干法加工工藝難以實現高值應用。
為了破解影響我國凹凸棒石資源高效利用的制約瓶頸,蘭學所項目團隊歷經10年的持續技術攻關,突破了濕法低品位凹凸棒石結構性轉白關鍵工藝,攻克了伴生礦高效轉化和凹凸棒石棒晶束無損解離關鍵共性技術難題。
項目成果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50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4項,從應用基礎突破、關鍵技術發明到高值產品開發,形成了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完整工藝技術包和創新鏈,破解了制約我國凹凸棒石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技術難題。
采用該項目成果開發的凹凸棒石納米棒晶、類瑪雅藍顏料和凹凸棒石生物炭等系列產品在鋰離子電池隔膜涂層、工程塑料增韌補強、自清潔耐候防腐涂料和環境修復領域中應用,顯著增強了我國凹凸棒石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對推動凹凸棒石及相關產業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此外,項目團隊還出版了《凹凸棒石黏土應用研究》和《凹凸棒石棒晶束解離及其納米功能復合材料》專著2部,共同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各1件。項目第一完成人王愛勤研究員是目前國際上發表凹凸棒石SCI論文最多的作者,成功入選2017年和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工程學榜單,形成的高端產品各項性能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產品的技術水平。該項目成功地將普通的凹凸棒石轉變為珍貴的納米材料,使我國的凹凸棒石產業跨入世界先進水平。
科學家預計,未來凹凸棒石將被廣泛用于制作凹凸棒石納米無機凝膠、凹凸棒石嘔吐毒素等高附加值產品,這將大大提高凹凸棒石的效用,凹凸棒石也能為人類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