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千億項目“開閘” 煤化工重回風口?

作者: 2019年01月10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從項目審批被一度暫停,再到千億項目集中“開閘”。對于煤化工產業而言,2018年可謂是“跌宕起伏”。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國內多個地方有煤化工項目開工建設或投產,其中僅陜西續建以及新建煤化工
從項目審批被一度暫停,再到千億項目集中“開閘”。對于煤化工產業而言,2018年可謂是“跌宕起伏”。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國內多個地方有煤化工項目開工建設或投產,其中僅陜西續建以及新建煤化工項目就超過十個,投資規模逾千億元。

  張斌(化名)是西北地區一家煤化工企業的負責人,他向記者坦言,2018年是近年來煤化工產業發展最快的一年。張斌認為,未來煤化工會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只限于新型煤化工,傳統煤化工將會逐漸被淘汰。而且煤化工項目會逐步向陜西、山西、內蒙古、寧夏這些地方集中,因為這些地方不僅煤炭資源豐富,水資源也不匱乏。

投資熱或延續至2019年

  煤化工曾經被認為是延長煤炭產業鏈、化解煤炭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里,煤化工從無到有,然而,卻因為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備受爭議,煤化工項目也曾一度被暫停審批。

  但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煤化工似乎又卷土重來,當年有多個百億煤化工項目先后試運行或投產。

  “煤化工項目不但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還需大量的水,當然最好能夠距離煤炭資源近一點,方便轉換。”張斌告訴記者,未來煤化工會逐步向陜西等西北部分省區集中,因為這些地方靠近黃河,水和煤炭資源都相對豐富。

  事實上,有煤炭的地方從來都不會缺失煤化工的身影。榆林曾經因煤而富,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在過去的一年里,僅陜西榆林就有多個煤化工項目續建或新開工。

  根據《陜西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披露,2018年,陜西重點建設項目600個,總投資43906億元,年度投資5083億元。其中續建項目206個、新開工項目88個、前期項目141個。

  而這些項目背后不乏大型煤化工項目的身影。其中就包括延長中煤榆林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一期填平補齊工程、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此外,新開工的煤化工項目也有10個,總投資1385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44億元。

  榆林市發改委一位政府人士向記者表示,在2018年9月份,榆林市就曾向各縣區下發了《榆林市推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若干政策(試行)》相關文件。文件明確要求,對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億元的化工終端產品加工項目、超過2億元的高端精細化工項目,經認定后,給予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的獎勵,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同時,給予企業在電價、氣價、水價等方面給予政策性補貼。

  該人士認為,2019年,煤化工行業或將延續2018年的投資熱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榆林市出臺的文件還明確提出給予投資企業配置 “平價煤”。利用煤炭礦業權清理整頓回收的煤炭資源和各級政府持有的礦業權股份,對需要用煤的重大基礎化工項目、優先支持重大項目配置成本價加合理利潤的“平價煤”,根據項目實際用煤量和投資額度,可簽訂10年以上的“平價煤”供應合同。

  事實上,配置“平價煤”并非榆林首創,早在十年前,“煤炭資源配置換項目”就曾經被鄂爾多斯、榆林等地屢試不爽,前來投資的煤化工項目也無一例外地獲得了大量的煤炭資源。

  與榆林緊鄰的鄂爾多斯也是煤化工重鎮,只因為煤炭資源豐富,被稱為“煤都”。在2017年,這里的煤炭產量超過6億噸,且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城市首位。

  “我國出產的每100噸煤中,平均有17噸來自鄂爾多斯。”鄂爾多斯一位政府人士向記者介紹,全球首個煤直接制油工業化項目——神華鄂爾多斯煤直接制油示范工程就坐落于此。目前該項目年產柴油等產品約90萬噸,且轉化率較高,一噸油品耗煤只需要煤約3.5噸,參考原油的價格盈虧點,神華煤制油成本未來有望降至50美元/桶以下。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鄂爾多斯市已經建成各類煤化工產能1500多萬噸,年煤炭轉化量達到6500萬噸,是中國最大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

傳統項目仍受限

  “雖然近兩年來,國家對煤化工項目審批政策似乎有所松動,然而,只限于新型煤化工項目,而傳統煤化工項目仍然受限。”李斌向記者表示,在2008年之前,煤化工項目如雨后春筍“井噴”式發展,只要有煤的地方都想搞煤化工,延長煤炭產業鏈,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當時,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在建電石項目31個、產能700萬噸;甲醇項目25個、產能860萬噸,并警示這些項目全部投運后,將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矛盾。”張斌表示,即便如此,各地還規劃了一批傳統煤化工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各地報來的項目煤制油總規模現在超過4000萬噸,煤制烯烴總產能2000萬噸,煤制天然氣達到250億立方米。這些項目總投資按照示范工程的投資加預算,已經超過1萬億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煤化工的很多新型技術正在探索階段,根本不具備示范性。

  因此,在2010年之后,國家發改委暫緩了煤化工項目的審批。這一暫緩就是5年之久,雖然在此期間也有項目獲批,但那也是鳳毛麟角。同時又很多企業的煤化工項目也陷入停滯甚至虧損的邊緣。

  比如,在2014年2月,中海油宣布旗下虧損的多家煤化工項目股權出售;隨后,在同年5月,市場又傳出投資千億元的神華陶氏煤化工項目擱淺,后被證實陶氏退出;6月30日,大唐國際又以“正在籌建有關業務板塊重組事項”為由宣布停牌公告,后被證實為大唐煤化工板塊面臨重組事宜;與此同時,中國國電公司也放出消息稱,已經將旗下6家煤化工項目全部轉讓或出售。

  煤化工行業哀鴻遍野,仿佛一夜之間那些曾受資本追捧的煤化工項目突然就變成了“燙手山芋”。

  另外,在煤化工項目審批暫緩期間,煤化工的“門檻”也有所提高。2014年7月22日,國家能源局曾下發了《關于規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通知》,禁止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規模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年產100萬噸及以下規模的煤制油項目。

  直到2016年,煤化工才有“開閘”的跡象,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2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就是2016年獲得環評手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放行的煤化工項目均為新型煤化工項目,傳統煤化工項目則被拒之門外,且這一政策一直延續至今。

  河南省工信廳發布的《河南省傳統煤化工行業轉型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顯示,到2020年將實現“三減三升”,即全省合成氨產能只減不增,甲醇產能只減不增,污染物排放大幅減少;企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布局集中度大幅提升,裝置規模化大幅提升,合成氨、甲醇產能分別控制在550萬噸、300萬噸左右,構建4個以河南能源為主導的現代煤化工基地,打造4個以合成氨及下游產品為主導的標桿企業。

  上述文件明確表示,原則上禁止傳統煤化工企業新建、擴建單純新增產能的項目和企業。對河南全省煤化工項目進行集中清理,未開工建設的傳統煤化工項目原則上不再建設。

  對于傳統煤化工的限制,上述榆林市發改委人士認為,傳統煤化工相對于新型煤化工而言不僅在技術上處于劣勢,而在盈利能力上存在差距,新型的煤化企業對應的化工產品能夠達到幾十種,經濟效益明顯。

  然而,在煤化工“開閘”之后,“井噴”式的發展卻不免讓企業擔憂,有朝一日或許會產能過剩。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無節制發展,缺失合理規劃,或許有一天,煤化工也會如煤炭、鋼鐵一樣出現產能過剩,屆時,煤化產品將因供大于求,無利可圖。”

  “現在搞煤化工的基本上都是曾經賣煤的,即便是新型煤化工項目,大家的產品也無非就是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產品同質化嚴重,如果不加以調控或約束,一旦所有的煤化工項目滿負荷全部投產,那么勢必會形成產能過剩。”張斌希望,國家在有序放開煤化工產業的同時合理規劃,企業慎重投資,謹防未來煤化工行業產能過剩。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