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2018年鋼鐵行業在供給側改革繼續深入推進下,提前完成“十三五”時期化解過剩產能目標。“藍天保衛戰”、環保督查、專項大檢查等項目的持續開展,有效防范了“地條鋼”的死灰復燃和已化解的過剩產能復產,同時嚴禁違規新增產能,供給側改革成效得到了較好的維護和鞏固;國內鋼鐵市場價格高位運行,鋼鐵企業效益繼續改善。2019年鋼鐵行業運行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疊加貿易摩擦,鋼材出口難有大幅回升;去產能、環保邊際效應遞減;穩固供給側改革成效、兼并重組、節能減排等方面將有效推進,鋼鐵企業利潤逐漸回歸理性區間。
1、2018年國內鋼鐵市場回顧
2018年,在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去產能和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嚴防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取暖季限產不搞“一刀切”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國內鋼鐵市場呈現震蕩運行格局,全年走勢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8.1.1-2018.3.27)春季需求延后,鋼價震蕩下行。據蘭格鋼鐵云商平臺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27日,蘭格鋼鐵綜合鋼材價格指數為149.4,較年初下降9.9%;第二階段:(2018.3.28-2018.10.29)環保、需求共同托底,鋼價持續七個月波動上行。截至2018年10月29日,蘭格鋼鐵綜合鋼材價格指數為170.3,較3月27日上升14.0%;第三階段:(2018.10.30-2018.12.29)需求放緩疊加環保限產松動,鋼價進入斷崖式下跌調整期。截至2018年12月29日,蘭格鋼鐵綜合鋼材價格指數為147.8,較10月底下降13.2%。
從全年整體價格走勢來看,呈現出年底價格同比下跌,全年均價有所上移的特征。據蘭格鋼鐵云商平臺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9日,蘭格鋼鐵全國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47.8,同比下降11.1%。其中,長材價格指數為159.5,同比下降11.6%;板材價格指數為134.8,同比下降11.8%;型材價格指數為157.0,同比下降7.6%;管材價格指數為159.2,同比下降8.0%(詳見圖1)。就全年均價來說,2018年蘭格鋼鐵綜合鋼材價格均值為4413元/噸,較2017年上漲7.8%。
圖1 蘭格鋼鐵價格指數(LGMI)走勢圖
就品種價格來看,蘭格鋼鐵云商平臺監測的8大鋼材品種2018年均價與上年相比有所上漲(噸價,下同),就漲幅來看,其中中厚板漲幅最大,為12.7%;冷軋卷板漲幅最小,為4.9%;其他品種均價漲幅在7.0%-11.0%之間(詳見表1)。
表1 10大城市8大鋼材品種價格2018年運行情況表
2、2018年鋼鐵市場運行特點分析
1、鋼鐵產能利用率提升 鋼鐵產量同比繼續上升
過去三年間,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6年實現化解過剩產能6500萬噸;2017年繼續化解煉鋼產能5500萬噸;2018年去產能目標任務3000萬噸,提前2年完成1.5億噸去產能上限目標。2018年鋼鐵行業受益于去產能,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合規企業生產積極性持續提高,產能利用率明顯提升,鋼鐵產量同比繼續上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8.1%,較2017年全年上升2.3個百分點。2018年1-11月,中國生鐵累計產量70785萬噸,同比增長2.8%;粗鋼累計產量85737萬噸,同比增長6.7%;鋼材累計產量101292萬噸,同比增長8.3%(詳見圖2)。預計2018年中國粗鋼產量約9.3億噸,同比增長6%左右。
2018年中國統計粗鋼日均產量屢創新高。就年度日產來看,2018年1-11月粗鋼平均日產256.7萬噸,較2017年全年平均日產227.9萬噸增加了28.8萬噸;就月度日產來看,2018年4、5、6月份粗鋼日產屢創歷史新高,分別達255.7萬噸、261.7萬噸和267.3萬噸;9月份破前期日產高點,再創新高,為269.5萬噸。
圖2 2001-2018年粗鋼產量及同比增速變化
2、鋼材出口量同比降速減緩 貿易摩擦形勢加劇
2018年,在國內鋼材價格高位運行,鋼鐵行業貿易摩擦增多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貫穿全年的影響下,中國鋼材出口同比仍有所回落,但降速明顯放緩。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6377.8萬噸,同比下降8.6%,較去年同期收窄22.1個百分點;中國累計進口鋼材1216萬噸,同比增長0.5%;同期中國凈出口鋼材5161.8萬噸,同比下降10.6%,較去年同期收窄24.3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中國鋼材出口在7000萬噸左右,同比下降8%左右(詳見圖3)。
圖3 2000-2018年中國鋼材進出口情況變化
2018年是中國鋼鐵行業面臨國際貿易形勢更加復雜、貿易摩擦明顯增多的一年。在美國政府232調查后針對進口鋼材產品征收25%關稅的情況下,眾多國家為了獲得美國的豁免,對中國鋼鐵產品貿易調查增多。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中國鋼鐵出口產品遭遇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36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反傾銷調查案件13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案件15起,反補貼調查案件1起,保障措施案件7起;與2017年相比,國家數量增加5個;案件數量上升了80%。
3、鋼鐵企業運營環境良好 行業盈利繼續增長
2018年中國鋼鐵行業呈現良好運行態勢,鋼材平均價格有所上漲,原料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鋼鐵行業企業經濟效益持續好轉。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3862.3億元,同比增長50.2%。就銷售利潤率來說,2018年11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銷售利潤率為6.59%,較2017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
經過11月份斷崖式下跌后,部分品種出現跌破成本線現象,12月份在宏觀政策持續寬松、基建批復力度加大以及河北、江蘇等鋼鐵主產區再次階段性加碼環保限產的刺激下,鋼材價格出現震蕩反彈局面,鋼鐵企業利潤驟減的情況得到一定修復,但整體修復空間并不大,整體趨勢仍按12月初蘭格鋼鐵研究中心預測,12月鋼企盈利將維持低位運行,盈利水平或為全年最低。自2018年5月份鋼鐵行業利潤累計同比達全年高點114.7%以來,累計同比呈現逐月下滑態勢,在12月份盈利繼續縮減的情況下,可能會進一步拉低全年利潤增長幅度(詳見圖4)。
圖4 蘭格鋼鐵監測主要品種利潤走勢圖
4、鋼材社會庫存冬儲特征明顯 去庫存速度加快
2017年冬季,在取暖季限產全面實施下,鋼鐵產量特別是建筑鋼材產量受到較大影響,市場供求緊平衡的局面使得鋼價在11月至12月中旬大幅上升,特別是長材價格漲幅最為明顯,使得市場對于春季需求釋放疊加取暖季限產實施后供應緊張預期強烈,冬儲持續開啟,鋼材社會庫存在2018年3月創下2015年以來新高,建筑鋼材社會庫存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據蘭格云商平臺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3月9日,全國鋼材社會庫存為1765.3萬噸,較去年同期上升27.1%;建筑鋼材社會庫存為1319.8萬噸,較上年同期上升41.1%。
2018年3月份鋼材社會庫存雖創新高,但隨后去庫存速度明顯加快,至年底鋼材社會庫存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建筑鋼材社會庫存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反映市場需求較為強勁。據蘭格鋼鐵云商平臺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2月29日全國29個重點城市鋼材社會庫存量為672.0萬噸,年同比下降1.1%。其中建筑鋼材社會庫存340.0萬噸,年同比上升0.4%;板材社會庫存331.9萬噸,年同比下降2.7%;冬季鋼材社會庫存仍保持較低水平(詳見圖5)。
圖5 國內鋼材社會庫存走勢圖
3、2019年鋼鐵市場展望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2019年,中國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2019年鋼鐵行業在穩固供給側改革成效、兼并重組、節能減排等方面將進一步有效推進。
1、維護供給側改革成效成為重點 產能置換將開展專項抽查
2018年鋼鐵行業重點目標任務是嚴禁新增產能,防止邊減邊增,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堅持化解落后產能,依法依規退出不符合規定的企業,并采取“負面清單”式不定期督查。
為了嚴禁鋼鐵行業新增產能,推進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2018年1月1日起《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正式實施。辦法指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置換比例不低于1.25:1,其他地區實施減量置換。且列入鋼鐵去產能任務的產能、享受獎補資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產能、“地條鋼”產能、落后產能、在確認置換前已拆除主體設備的產能、鑄造等非鋼鐵行業冶煉設備產能,以上6類產能不得用于置換。
鋼鐵產能置換至今已實施1年整,各地陸續公示相關鋼鐵企業產能置換項目,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國六大區域近40家鋼鐵企業進行了產能置換項目公示。但目前鋼鐵行業違法違規建設產能行為還沒有完全杜絕。工信部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2019年將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重點省份鋼鐵去產能,開展鋼鐵產能置換方案專項抽查;持續推進落后產能依法依規退出。鋼鐵產能置換方案專項抽查的開展,有望逐步規范鋼鐵行業產能建設,有效維護化解過剩產能成果。
2、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任務艱巨 兼并重組將加速推進
近三年來,伴隨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入推進,鋼鐵行業在營收和凈利潤普遍大幅增長的同時,仍面臨著產業集中度偏低、負債率高企等發展問題。2017年,中國前十家鋼鐵企業累計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CR10)為36.9%,較2016年提升1.0個百分點,但距60%的鋼鐵產業集中度目標,以及與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韓國前2家鋼鐵企業累計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為89.2%;日本前3家鋼鐵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為81.5%;俄羅斯前四家鋼鐵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8.0%;美國前三家鋼鐵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7.7%。
2018年以來, 河北、江蘇、河南等地陸續出臺鋼鐵產業整合規劃。而鋼鐵行業并購基金逐漸成為鋼鐵產業整合的市場化、資本化運作主體。繼2017年中國寶武集團聯合WL羅斯公司、中美綠色基金、招商局集團設立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整合重慶鋼鐵資產以來,另有長城河鋼產業發展基金、山西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華寶冶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個并購基金陸續成立。鋼鐵行業并購基金依托鋼鐵以及上下游產業鏈整合拓展為重點,在鋼鐵產業并購重組中的作用逐漸顯現,將加速全國鋼鐵產業集中度提升與整體產業優化升級。
“后去產能”時代下,鋼鐵行業重點發展任務已轉變為穩杠桿并逐步去杠桿、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兼并重組和高質量發展。在相關鋼鐵產業整合基金的助力下、以及各地區整合計劃實施下,鋼鐵行業的領袖企業將進一步提升整合優質產能的能力,加速推進兼并重組,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3、中國經濟仍具備韌性和潛力 2019年鋼鐵需求將保持平穩
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仍具備韌性和潛力,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最主要的貢獻者,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2018年12月20日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經濟簡報》預測,2018年中國經濟全年增速將達到6.5%,2019年增速預計為6.2%。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2019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6.6%左右,增速比上年減少0.3個百分點;2019年世界形勢更具不確定性,初步預測中國GDP增速6.3%。
2019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對企業實施大規模的降費減稅,有助于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減輕財政負擔;而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將給鋼鐵工業帶來需求的潛力發展空間。房地產市場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房地產行業仍有望維持較好的景氣格局;而基建補短板也將帶動基建增速進一步回升。2019年,建筑行業有望成為中國鋼鐵需求的主要增長點,帶動整體用鋼需求保持平穩局面。
4、全球經濟放緩疊加貿易摩擦 2019年鋼材出口難有大幅回升
2019年,全球經濟面臨大概率放緩,多家機構預測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水平將有所回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2018年10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8年至2019年的全球增長率預期從3.9%下調至3.7%。這是IMF自2016年以來首次下調全球增長前景預期。報告稱,下調預期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全球貿易問題及新興市場風險。中國社科院發布《2019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黃皮書指出,預計2019年按PPP計算的世界GDP增長率約為3.5%,按市場匯率計算的增長率約為2.9%。這一預測低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預測。較低的預測主要反映了對于美國經濟下行風險、金融市場動蕩風險、應對衰退的政策空間受限、貿易摩擦影響以及逆全球化趨勢等問題的擔憂。
受到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用鋼需求增速也將出現回調。國際鋼鐵協會在2018年10月16日發布的鋼鐵行業展望指出,預計2018年全球鋼鐵需求量將達到16.58億噸,同比增長3.9%,預計2019年全球鋼鐵需求將達到16.81億噸,同比增長1.4%。
中國鋼鐵行業對外貿易將受到國際需求增長放緩制約,以及貿易摩擦頻繁的影響,鋼材出口難有大幅增長局面出現;但由于國內鋼價降至低位后,出口價格優勢將再次顯現,刺激相關企業出口增效,使得鋼材出口也不至于大幅下降。預計2019年中國鋼材出口將在7000萬噸左右,與上年持平或小幅回升。
5、原料價格高位運行 鋼材成本重心繼續上移
2018年,中國鋼鐵原料價格保持高位運行態勢。據蘭格鋼鐵云商平臺監測數據顯示,唐山地區66%品位干基鐵精粉均價為698元,較2017年上漲5元,漲幅0.7%;進口鐵礦石方面,澳大利亞61.5%粉礦日照港市場均價為501元,較2017年下跌44元,跌幅為8.1%。唐山地區二級冶金焦均價為2150元,較2017年上漲292元,漲幅為15.7%。由于原料價格的高位運行,2018年方坯成本均價較2017年上漲14.0%,鋼鐵生產成本重心繼續上移。
2018年5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明確改造工作的主要目標為:新建(含搬遷)鋼鐵項目要全部達到超低排放水平。到2020年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具備改造條件的鋼鐵企業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鋼鐵產能改造4.8億噸;到2022年底前,珠三角、成渝、遼寧中部、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烏昌等區域基本完成,累計完成鋼鐵產能改造5.8億噸;到2025年底前,全國具備改造條件的鋼鐵企業力爭實現超低排放,累計完成鋼鐵產能改造9億噸左右。作為重點產鋼區域,河北省唐山市率先實施超低排放標準;而從2019年1月1日起,河北省也將正式實施《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煉焦化學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據相關機構預測,如果全國范圍實施超低排放標準,則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空間將達600億元以上,超低排放設施改造和運行將帶動鋼鐵生產成本進一步提升。
從原料市場趨勢來看,2019年全球鐵礦石市場仍處于供大于求的態勢,鐵礦石整體仍然以小幅波動、偏弱運行為主;焦炭方面,2019年焦化行業去產能和行業整合將繼續推進,焦炭的供應整體上呈偏緊態勢,焦炭價格仍有望繼續高位震蕩運行。總的來說,2019年由于超低排放設施改造和運行成本上升以及焦炭價格的高位運行,成本對鋼鐵市場的支撐力度依然明顯。
6、 2019年國內市場展望:鋼鐵均價略有下移
2018年,中國經濟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2019年,全球經濟、貿易增速或將有所減緩;中國經濟仍將面對新問題、新挑戰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但在國家“六穩”方針指引下,基建補短板、共建“一帶一路”等方面將積極推進,中國經濟仍具備充足的發展韌性和潛力。
圖6 2010-2018年鋼鐵市場綜合均價走勢圖
對于中國鋼鐵行業來說,2019年國內鋼鐵需求有望繼續維持平穩;而從原料市場趨勢來看,2019年鐵礦石市場小幅波動趨弱運行,焦炭價格仍維持高位震蕩,超低排放設施改造及運行成本增加,帶動整體成本對鋼鐵市場的支撐力度仍然強勁;但從行業供給來看,取暖季限產取消“一刀切”以及置換產能建成投產,對于鋼鐵產量來說將保持小幅增長態勢,蘭格鋼鐵研究中心預計2019年中國粗鋼產量將達到9.5億噸左右,增幅在3%左右。總的來說,2019年鋼鐵行業運行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去產能、環保邊際效應遞減,預計2019年國內鋼鐵市場仍將延續頻繁震蕩,鋼材均價上移空間收窄,下行壓力加大,鋼鐵企業利潤將逐漸回歸理性區間。
總的來說,2019年鋼鐵行業運行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去產能、環保邊際效應遞減,預計2019年國內鋼鐵市場仍將延續頻繁震蕩,上行空間收窄,下行壓力加大,鋼材均價將略有下移,鋼鐵企業利潤將逐漸回歸理性區間。(來源:蘭格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