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領域智能服務新業態加速形成
作者: 2019年01月04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智能服務經濟新業態正在加速形成。智能服務經濟以智能技術集合為技術手段,以消費品的生產、流通、銷售為服務內容,以個人、企業及政府為主要服務對象,是隨著大眾對消費品質量提高需求不斷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智能服務經濟新業態正在加速形成。智能服務經濟以智能技術集合為技術手段,以消費品的生產、流通、銷售為服務內容,以個人、企業及政府為主要服務對象,是隨著大眾對消費品質量提高需求不斷增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數字經濟形態。
消費品市場是社會再生產中最后的市場實現過程,它體現了社會最終供給與最終需求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消費品市場涉及千家萬戶和社會的所有成員,呈現出多樣性和多變性的特點,其顯著特征是固定時間周期內的交易次數多、交易頻率大。因此,消費品市場能夠更加直接的折射出經濟發展動態和規律,智能服務經濟則正在成為現代經濟的風向標。
“消費互聯網+AI”成新趨勢
目前的服務經濟市場現狀可總結為:商品消費升級和服務消費升級正在同步進行,以生活品質提升為內在驅動力的服務質量提升需求旺盛、發展空間巨大,智能服務經濟正成為牽引消費增長的重要拉動力。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使得消費品及消費服務從地域上得到延展,構建出了體量龐大的消費網絡虛擬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正在產生一系列的“智能+”轉型需求,從人工智能應用的角度分析,存在兩類“智能體”,一類是有形的人工智能,典型形態是實體機器人;另一類則是無形的人工智能,也可以認為是“機器人”,它們是以軟件、算法、邏輯等形式存在的“虛擬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的出現及廣泛應用促進了消費代際更迭、消費地域延伸、消費內容升級,催生了消費互聯網的新趨勢——“消費互聯網+AI”,標志著以AI為引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助推下“新消費時代”的到來。
打造產業發展新生態
消費互聯網的四個關鍵要素為:信息流、物流、用戶流、資金流。圍繞著這四大要素,智能機器人在要素周邊直接或間接的子領域中正在產生不同形態的落地應用,也因此在重塑整個產業形態的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在智慧社區和家庭服務領域,隨著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機器學習開源平臺、智能家電、智能服務機器人、智慧物流等技術的研究進展,智慧社區和家庭+AI成為必然趨勢,行業向多元智能化方向加速邁進,智能消費成為新時尚。
目前,家電行業也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熱潮,不少家電企業都瞄準了人工智能,潛心研發AI技術,將其應用于家電產品。早在2002年,家用掃地機器人就已誕生,去年以來,長虹、美的、格力、格蘭仕等都在向智能制造轉型,試圖立足“Smart Home”,將人工智能和智慧家庭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據調研顯示,目前智慧社區和家庭服務領域的機器人技術及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眾多,主要包括:海爾、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小米、搜狗、出門問問、360、云知聲、科沃斯機器人、Emotibot、三角獸、圖靈機器人、Rokid、思必馳、聲智科技、機智云、地平線機器人、毫米科技、渡鴉科技、云丁科技、西默科技、Lifesmart、百芝龍智慧科技等。
此外,在醫療健康和智慧養老領域,據估計,2015年到2020年,康復機器人市場將由0.43億美元增長至1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11%。在智慧城市能源消費領域,電網運維服務與管理機器人近年來發展迅速,能耗大數據平臺中的虛擬服務機器人也正在被開發,通過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可以對城市運行實施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管理,還可以基于能源消費平臺推動城市能源消費比對,積極倡導城市生活綠色消費模式。在現代農業、食品、教育、娛樂、社交、媒體等領域,智能機器人的需求也十分旺盛,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構筑智能化產業鏈
消費品領域機器人的發展與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寬帶通信、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新一代智能工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伴隨著這些支撐性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美好物質文化生活訴求的不斷提升,消費領域的數據量和運算量將持續升高,云端的運算將會越來越復雜,邊緣計算正作為有益的補充蓄勢待發,移動端的分布式人工智能將蓬勃發展起來,這些都將不斷重塑中國的數字經濟。
未來中國的消費品領域機器人將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持續深入研究機器人共性基礎理論和技術,在自主可控的原始創新方面爭取走在世界前沿;二是深入調研分析消費品細分領域需求,研發能夠精準匹配需求的多品類智能機器人;三是以消費品領域機器人為紐帶,積極構建并創造性實踐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無縫銜接的新商業模式。這樣,就能夠從智慧城市供應鏈、消費品產業鏈、精準場景智能化服務鏈等多角度全方位入手,優化城市治理模式,早日實現智慧社會的美好愿景。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