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財新公布的2018年12月財新中國
制造業PMI錄得49.7,低于11月0.5個百分點,2017年5月以來*落入收縮區間,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
這一走勢與*統計局
制造業PMI一致。*統計局公布的12月制造業PMI錄得49.4,較11月回落0.6個百分點,為2016年8月以來*落入收縮區間。
華爾街見聞*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12月的財新PMI與統計局官方PMI一致,均呈現加速下行態勢。考慮到財新PMI樣本的中小企業較多,再結合官方PMI的大中小型企業分項來看,目前的經濟下行呈現出各類企業全面下行態勢。
鄧海清指出,企業主要與供給側改革漲價效果減退、全球大宗商品下跌有關,中小企業則與中國經濟轉型陣痛、全球經濟周期向下有關。經濟下行見底尚需等待,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都將加碼,但重走老路、大規模刺激的可能性很低。
新訂單總量出現2016年7月以來的*下降
2018年12月,制造業產量打破連續兩月的持平狀態,出現小幅回升,不過增速仍遠低于年初。
需求方面,新訂單總量出現2016年7月以來的*下降。許多受訪廠商表示,市場需求低迷,導致銷售受挫。新出口訂單則連續九個月下降,但降幅較11月收窄。
為降低運營成本,員工離職后企業不再填補空缺,12月制造業用工繼續收縮,不過收縮幅度較為溫和,與11月相近。至此制造業用工規模已經持續62個月呈收縮狀態。
12月投入成本出現逾一年半以來*下降,降幅為2016年2月以來*。在市場價格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制造商也連續兩個月下調產品銷售價格。
盡管新訂單總量出現下降,但12月廠商采購活動繼續小幅回暖,連續3個月出現回升。部分廠商因擔心2019年采購成本上升而提前采購。采購庫存與上月幾乎持平,成品庫存則略有上升。
制造業界對未來12個月的經營前景信心度回升至3個月高點,但相比歷史數據仍然偏弱。業界主要擔心需求減弱、生產法規收緊帶來的不利影響。
內需下滑、外需仍受壓制
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博士評論中國通用制造業PMI數據時表示,12月制造業內需下滑、外需仍受壓制,企業去庫存意愿增強,工業品價格趨于下行,制造業生產或將進一步受到拖累。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進一步加大的跡象。
分項來看:
1)新訂單指數顯著下滑,為2016年7月以來*次掉下榮枯線,反映制造業需求收縮;出口新訂單指數仍在榮枯線下略有回升,外需依然受中美貿易沖突壓制,而內需放緩更為顯著。
2)就業指數在收縮區間略有上升,產出指數小幅回升至榮枯線以上,但仍處于近3年來低位,弱需求對生產的拖累或將逐漸凸顯。產成品庫存指數僅略有下降,而采購庫存指數下降至榮枯線以下,企業去庫存意愿增強,這也不利于后續制造業產出的穩定。
3)供應商供貨時間指數進一步顯著回升,為2016年以來首度站上榮枯線。企業資金周轉狀況的好轉,可能與近期政策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以及國務院要求解決政府部門和國有大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有關。
4)出廠價格和投入價格指數均大幅回落,與近期原油價格和國內大宗商品價格走弱的情況相一致,PPI同比下行或將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