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作為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與宏觀經濟有著80%~90%的正相關性。2019年,隨著世界經濟增速的放緩和國內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加大,石化業在經歷自2016年底啟動持續近兩年的行業復蘇周期后,景氣度將有所下滑,面臨二次探底的重要轉折。
當前,世界經濟調整跡象愈發明顯。世界銀行不久前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雖然全球經濟增長在2018年仍將保持3.1%的強勁勢頭,但在明后兩年,隨著發達經濟體增長減速和出口大宗商品的主要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復蘇漸趨平緩,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給全球經濟帶來相當大的下行風險,后期全球經濟增長將逐漸放慢,2020年底將減速至2.9%。該報告首席作者、世界銀行經濟學家Franziska Ohnsorge進一步警告稱,未來十年將是自上世紀90年代世行開始收集相關數據以來經濟潛在增速最慢的十年。
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經濟因為特朗普大力度減稅、放松金融管制等新政的刺激,維持了一個短暫的蜜月期,在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中表現搶眼。但隨著刺激新政的邊際效應快速消退,“美國很容易贏得貿易戰”的預期破產,以及全球經濟調整的大氣候影響,在2018年底美國股市出現了大跌。其中,道指從12月初的近26000點跌落到月底的22000點附近,預示美國經濟正在觸頂回落,發達經濟體的火車頭減速慢行。
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領頭羊,中國的宏觀經濟則更早地顯示出了調整的跡象。2018年8月份,中國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還達到51.3%,此后便一路下行,到了12月份已降至49.4%,跌破50%的榮枯平衡線,創2016年7月以來最低值,顯示
制造業活動已處于偏冷的收縮期,經濟調整已經真切地到來。根據中國社科院及諸多金融機構最新的預測,2019年中國GDP增速為6.3%左右,相對于2018年將明顯減速,也將創我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GDP增速的新低。
除了美國和中國,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樣乏善可陳。分裂陰云籠罩的歐洲經濟風雨飄搖,日韓加澳等發達經濟體表現一直猶如溫吞水,金磚等新興經濟體的成色同樣褪色不少,再加上貿易摩擦陰云密布和地緣政治風險的潛在威脅,2019年世界經濟總體來看亮點很少而風險隱患卻很多,將在調整減速的主基調下艱難前行。
在宏觀經濟調整減速的主基調下,石化行業景氣度大概率將有所回落,但2019年并不是一個毫無生氣和作為的年份。恰恰相反,速度降下來,景氣度下滑,為一些中長期發展趨勢的提速和落地創造了條件,一些趨勢性苗頭將在2018~2019年集中顯現。比如,石化業高質量發展的探索闖關,就可能在現實環境的倒逼之下更快地走向前臺,2019年應該會大放異彩。
2019年石化業景氣度回落,但不改中長期L型走勢的大勢,穩中求進既有底氣也有條件。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2016年底以來石化業的復蘇勢頭強勁,成為中國制造業周期性復蘇的龍頭板塊,這從年度利潤總額就能清晰可見。2017年全行業利潤總額8462億元,為歷史次高水平;2018年更是有望一舉突破90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因此,在宏觀經濟調整減速的大勢下,石化業有著更高的安全墊,應對風險和抗壓能力會更強。更何況,2019年黨中央將適時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 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加大基建托底、財政赤字有望突破3%的長期控制線等,“六穩”政策措施將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也將為宏觀經濟走穩走好提供十足底氣。
總之,2019年世界經濟表現不會太好,而石化業景氣度有所回落但表現不會太差。在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闖關,石化業就能在這個顛簸動蕩的彎道轉折期蓄積能量,為開創由大到強新跨越的美好未來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