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
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服務型制造,是工業化進程中
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作為第二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泉州在服務型制造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目前,泉州擁有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4個,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家、項目2個,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23家、省級服務型制造公共服務平臺6個,市級示范企業、平臺43個。
多措并舉促進制造業轉型
為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制造業向“產品+服務”轉變,2018年泉州市制定出臺了《關于穩步推進主輔分離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實施意見》,同時出臺培育供應鏈平臺、工業設計、智慧物流倉配等多份配套政策,一手抓分離,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裂變”專業優勢,促進主輔分離;一手促外包,支持企業將不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環節進行外包,降低生產成本,集中精力發展主業,促進第三方生產性服務市場的發展。
泉州市委市政府堅持制造業立市不動搖、緊抓服務業興市不動搖,市經信委穩步推進制造業主輔分離,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
在工業設計方面,泉州引導企業建立工業設計中心,連續舉辦五屆福建省“海峽杯”工業設計大賽、超過20場行業性工業設計大賽、超過200場海峽兩岸大學生工作坊和工業設計成果對接等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設計成果轉化。
在物流方面,泉州緊緊圍繞“生產基地+物流+互聯網”的模式,全力推動倉配一體化建設,目前泉州擁有國家3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94家,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制造業龍頭企業向物流倉儲要效益積極性提高,安踏體育通過建設智能倉配一體化項目,初步形成中央倉直配全國門店、電商前置倉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物流模式,大大提升客戶體驗度和服務效率。
在供應鏈平臺培育方面,泉州市鼓勵和引導制造業、互聯網龍頭企業發展行業性供應鏈服務平臺,打造快速響應的供應鏈管理服務。培育了環球鞋網、一品嘉、六合云創等一批服務于生產制造的供應鏈服務平臺,建成了恒安家用智能生產、包裝、倉配一體化,安踏倉配一體化等物流智能倉配項目,大大提升了制造業企業供應鏈響應速度。
傳統制造業升級亮點頻出
今年以來,泉州的傳統制造業不斷涌現出服務型制造升級的典型案例。
泉州首家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從賣涂料向賣涂裝轉型。通過生產制造與服務的創新融合,促進服務賦能,信和轉身成為服務型制造企業,利潤效益實現雙豐收。
泉工機械股份,一家專注于制磚機械制造的企業,堅持“始于制造,忠于服務”的理念,通過自主研發,實現提供24小時“智能
裝備云服務平臺”的整體解決方案,實現遠程設備健康管理、設備物聯、遠程監控、生產管理等覆蓋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服務,企業產量提高8%,成品率提高3%,能耗降低5%,
裝備故障率降低10%,裝備壽命延長15%,“生產+銷售+服務”模式讓企業與客戶達成雙贏。
“我們屬于業界正在大力推動的主輔分離項目。”一品嘉負責人提及,公司基于產業需求,利用對鞋材最上游化工原材料貿易主導權和線下危化品物流體系,結合互聯網工具數據采集應用,專注于為產業提供鞋材線上線下集采、共享庫存、金融等領域的精準服務,通過集采的價格優勢,促進中小制造業企業將原輔材料的集采服務剝離外包給平臺,降低了中小企業的采購成本。目前集采服務覆蓋泉州本土70%的品牌制造企業與50%的中小型制造企業。
服務型制造的發展,為打造“泉州制造”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2018年前三季度,泉州市生產總值5684.95億元,同比增長9.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84.80億元,同比增長9.1%。目前,泉州擁有工業企業15萬多家、104家上市企業、154件中國馳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