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單晶硅光伏材料、工業藍寶石、集成電路大尺寸硅片……如此重量級的企業怎么都會集聚在銀川這樣一個西北小城?“近幾年,寧夏銀川市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中,把新材料作為先導型戰略產業,優先培育核心企業,打造行業龍頭企業,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完善產業全鏈條,促進上下游企業聚集和產業鏈延伸,形成產業集群的疊加效應。”銀川市委書記姜志剛介紹說。
“據統計,2017年新材料產業產值已占銀川經開區工業總產值的39.4%。我們通過不斷地完善產業全鏈條,爭取2020年新材料產業規模突破450億元產值。”銀川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高言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以光伏產業為例,從多晶硅、單晶硅到電池組件的核心部分在銀川經開區都有企業在做研發生產。銀川經開區目前擁有光伏材料、發電
裝備及其配套企業17家,形成了從高純硅、多晶硅、切片、電池、組件到跟蹤裝置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生產要素齊備,特別是光照豐富、氣候干燥,這些條件決定了在銀川能生產出非常優質的產品,這對新材料產業和企業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銀川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王琦說。
石墨烯有“黑金”和“新材料之王”之稱。銀川市在新材料產業發展中,緊盯國際行業前沿,搶占先機向“新材料新貴”石墨烯產業持續發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銀川經開區去年9月與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開展戰略合作,推動該研究院在銀川經開區開展高水平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創新活動。去年12月,年產3萬噸正極材料及1萬噸導電漿料項目在銀川經開區正式啟動。經過大半年的奮戰,今年7月,投資3億元、年產3000噸石墨烯正極材料一期項目投產,二期項目同步開工建設,全部完成后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
“目前,一期項目年產3000噸石墨烯正極材料項目,6條生產線已全部投產,累計投入資金7億元。”在寧夏漢堯石墨烯儲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生產部副經理徐杰告訴記者,從7月中旬一期項目投產以來,已經實現4個型號產品的生產,實現產值7000多萬元。
“銀川在石墨烯材料的生產中,高溫窯爐、陶瓷材質精密
粉碎機系統、超高速混合機、高強磁鐵機等關鍵環節的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公司設備部經理王玉輝介紹說。目前,二期項目年產1.2萬噸正極材料、5000噸石墨烯導電漿料項目也已全面開工建設,計劃到201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屆時,可實現石墨烯正極材料生產能力達到1.5萬噸,導電漿料生產能力達到5000噸,預計年產值達20億元。
硅材料是支撐半導體技術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基礎功能材料,在當今全球超過300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中,99%以上的集成電路都是用高純優質的硅拋光片和外延片制作的。銀川經開區瞄準前沿,在園區率先布局硅材料產業。2017年7月份,銀和8英寸半導體硅拋光片項目順利投產,今年3月份12英寸半導體硅藕片項目開工,年內銀川經開區銀和半導體硅片預計產能達到1000萬片。
不僅如此,銀川經開區引進浙江天通公司投資5.46億元建設的工業藍寶石生產項目,成功生產出400公斤級國內單晶重量最大的工業藍寶石,成為國內單體最大的藍寶石生產基地;隆基硅公司生產出拉晶2.75米的單晶硅棒,成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硅棒生產基地……一批投資規模大、拉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落地,產業集聚效應快速形成。“目前已累計實現產值3億元,二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項目達產后,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2億元。今年前三季度,企業實現產值1.9億元,同比增長75.9%。”天通銀廈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子學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