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生產區,飛來飛去的小燕子在此安家落戶,人們已然司空見慣。本報記者近日了解到,該廠目前已經實現了部分無人化,無人機也加入到安全巡檢的隊伍中來,作業人員的安全和廠區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
該公司于2018年入選為內蒙古自治區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國家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和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貫穿全價值鏈的,實現了大數據統籌和服務全域的現代化科學管理模式,有力推動了新舊動能的轉換。”蒙大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俊杰說。
頂層設計優先做
“智能制造是一把手高度重視的工程。”這是走入企業后記者的第一印象。蒙大公司是一家現代化工企業,隸屬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建成投產50萬噸/年烯烴項目。在進行項目規劃時,蒙大公司就成立了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了公司領導頂層設計、業務部門主導、信息部門統一組織、聯合研發團隊技術保障的工作體系,扎實推進智能工廠建設。
“我們按照智能工廠建設總體布局,確保建設資金投入,并結合公司實際需求,引入前沿的智能化
裝備與技術,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應用。”蒙大公司財務總監馮細明告訴記者,蒙大公司智能工廠建設與應用的內涵是,以“效益效率、安全綠色、智能協同”為目標,以實現
裝備智能、生產智能、管理智能、決策智能為手段,組建由蒙大公司牽頭,包括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商、智能裝備制造商、高等院校為成員的聯合體,共同推進智能工廠建設與應用,提高生產運行管控能力,減輕作業人員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智能裝備應用廣
根據蒙大公司智能工廠建設總體框架,智能工廠建設由基礎工藝層、智能裝備層、智能生產及智能管理系統四層體系結構組成,充分運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兩化深度融合,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智能裝備的創新應用。
據介紹,為提高安全管控水平,中煤蒙大應用了先進的監測技術,如應用大機組遠程監控與故障診斷系統對故障進行精準診斷,減少維修頻次,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時,公司應用先進儀表,提高數據采集分析和診斷功能。如應用無線振動和溫度等傳感器及圖譜分析技術,診斷
機械設備的故障類型及原因,實現預防設備故障和快速檢維修。此外,公司還應用智能化裝備系統,提高效率、降低風險。如建設全自動包裝系統、應用智能衡器裝備等,減少了操作人員,規避了從業風險;正在研發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裝備,通過視覺、光電等傳感器元件,將實現甲醇槽車的開蓋取樣智能識別和執行功能。
“我們還建設了4G無線網絡基站,實現廠區4G無線網絡信號全覆蓋、無盲點。”馮細明介紹說,“作業人員攜帶防爆終端、氣體檢測儀、智能手環進入現場施工,實時傳送作業現場的視頻和監測數據,實現了可視化生產指揮。”
據悉,該公司正在研發智能巡檢系統,實現時間和空間無盲區巡檢。該系統將集成應用人臉和圖像識別、智能攝像頭、無線儀表等智能技術,從而使監控人員能夠實時掌握裝置現場畫面、氣體濃度、設備振動等數據,實現虛擬巡檢代替人工巡檢,發現設備異常自動報警,顛覆傳統的巡檢模式。
在智能工廠建設過程中,蒙大公司還扎實推進數字化工廠建模工作,建設基于全熱點、知識視圖等技術為支撐的裝置數字化模型,集成工程設計、DCS數據、設備檔案、視頻監控等平臺,用于模擬吊車吊裝、土方挖掘和設備檢修、技改技措、工程結算、工藝流程培訓等多個業務環節,實現科學決策、規范管理。
提效降耗收益大
“通過智能工廠建設,企業改變了傳統的運營管控方式,在減輕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提升了公司生產安全管控能力,提高了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馮細明介紹說,3年多的智能工廠建設,一方面推動了公司自動化設備和監測預警系統的廣泛應用,對于保證裝置安全穩定運行、防控安全風險起到預警預知的作用;另一方面推動了先進工藝和智能控制技術的應用,使甲醇單耗不斷降低,雙烯收率得以提高,各項生產指標行業領先。
智能工廠的建設解決了公司的很多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改變生產模式,降低能源消耗,是我們建設智能工廠的重要成果。目前裝置自動化水平和操作平穩率均有所提高。采用APC先進控制和智能控制,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益,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5%以上,較大幅度減少了企業碳排放量和生產水用量。”馮細明強調。
智能工廠建設帶來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樣顯著。先進控制技術的應用使公司實現了精益化管理,作業智能安全管控技術的應用提升了安全管控水平,設備智能監測技術的應用實現了預知性管理,生產執行系統(MES)的應用實現了生產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則實現了產品質量科學化管控,使蒙大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